[拼音]:linbajie
[外文]:lymph node
哺乳类动物特有的周围免疫器官,广泛分布于机体的淋巴通道上,在肝门、肺门周围和体表凹陷隐蔽处,如腋窝、腹股沟、锁骨上以及肠系膜,淋巴结成群集聚。人出生后全身约有500~600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借助淋巴输入管和淋巴输出管在机体形成独特的淋巴运输网络,又依靠胸导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隙与机体血循环相沟通,是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
淋巴结的形态及结构淋巴结在生理状态下呈豆形,直径1~25mm不等。其一侧有略凹陷的部分称为门,是输出淋巴管和血管的出入之处,背侧有输入淋巴管。淋巴结的表面有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包绕,被膜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小梁,成为淋巴结的支架。淋巴结的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其组织学结构(见图)。
淋巴结的皮质位于被膜下,由浅皮质区、深皮质区(或称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组成,彼此间并无明显的界限。机体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各皮质区的厚度随淋巴结的位置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的不同,差异极大。
浅皮质区为邻近被膜的薄层淋巴组织,分为初级淋巴小结、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和弥散淋巴组织。大量B细胞聚集而成淋巴小结,也称淋巴滤泡。在淋巴结未受抗原 时这种淋巴小结称为初级淋巴小结(滤泡)。一旦受抗原 后,滤泡中的B细胞母细胞化,分裂活跃,这种淋巴小结称为次级淋巴小结(滤泡),或称生发中心,又分为暗区,小结冠和明区。这些大型淋巴母细胞含有较多的嗜硷性颗粒,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可见其着色较深,聚集于生发中心的暗区。其外周集聚了由中心分化而来的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和较多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切片中构成染色浅的明区。明区的淋巴细胞进一步分化增殖,迁移至生发中心的顶部,聚集成新月形帽状结构(小结冠)。这些淋巴细胞部分成为记忆B细胞参加再循环,部分为分化中的浆细胞前体,迁移至髓质。未受抗原 的动物或在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动物淋巴结中,浅皮质区薄,且活化细胞和初级淋巴小结的数目少。功能活跃的淋巴结生发中心明显。新生期摘除胸腺或胸导管慢性引流的动物,其淋巴结中的生发中心并不消失。
深皮质区为一层弥散淋巴组织,位于淋巴小结的皮质深层和结间。可分为若干功能单位。每一功能单位约包括10个淋巴小结,功能区的中央聚集大量的T淋巴细胞,为胸腺依赖区。细胞免疫功能活跃时,T细胞转化增殖,此区相应扩大。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动物,其淋巴结中此区不发育。功能区的周边有较多的高柱状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小淋巴窦的盲端,是淋巴和血液循环中细胞穿行的重要部位。
皮质淋巴窦指被膜下淋巴窦及其向深部延伸的狭窄窦道。窦内可见星形网状细胞支架及附着的巨噬细胞。淋巴窦为淋巴液流经的通道。
髓质由髓索和髓窦组成,位于淋巴结的中央。B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聚集成索状形成髓索,成为弥散淋巴组织的主体,彼此连接成网状,且与深皮质区相通。髓索的细胞比例随淋巴结的免疫状态变化。正常生理状态下髓索内主要是B细胞。慢性感染及炎症时,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的数目激增。髓质淋巴窦的组织结构与皮质相似,但拥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占70~75%,B细胞占25~30%。
淋巴液由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淋巴窦,部分经皮质淋巴窦流至髓质,部分扩散入淋巴组织中,经组织间隙缓慢地渗透入髓质。髓窦内的淋巴液经输出淋巴管流出。形成淋巴液在淋巴结内的通路。
淋巴结的作用淋巴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滤过淋巴液,清除病原性微生物。当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体抗原侵入皮下或粘膜结缔组织后,很易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回流进入淋巴结。由于淋巴窦狭窄,又充以众多的网状细胞,淋巴液的流速缓慢,故外原异物经淋巴窦时被沉积和贮存。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能及时吞噬和清除这些异物。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效率较高,但对病毒和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病毒在淋巴结内,虽受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被杀灭,它们可随淋巴液迁移和弥散至全身。
淋巴结是免疫细胞增殖和贮留的场所。生理状态下,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源于循环库。受抗原 后浅皮质和髓质的 B细胞可以增殖和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浅皮质出现典型的生发中心,深皮质的T细胞也可受抗原 而增殖。抗原物质亦可 结内的巨噬细胞,使之数目激增。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通道。机体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输出淋巴管和胸导管进入血循环,再经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过程 始的进行,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除效应性T、B、NK和K细胞不参加循环外,其他淋巴细胞均参加循环,尤以T记忆细胞和B记忆细胞的再循环更为活跃。一般T细胞循环一周需18~24小时,而B细胞长达30小时。参与再循环的T和B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组织中,它们的数量相当于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十倍,故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库。淋巴细胞再循环可增加T和B细胞识别抗原的机遇,传播免疫应答的信息,淋巴细胞又可在淋巴结内增殖,致使淋巴结成为一个统一的功能整体,极大地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淋巴结是免疫应答的基地之一。当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进入机体,往往先出现在髓质,皮质其后出现。淋巴小结受抗原 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前体,此时浅皮质增厚,淋巴结体积增大,约经5~6日,分化中的浆母细胞经淋巴窦迁移至髓质部,成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当胸腺依赖性抗原进入淋巴结,结内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将它加工处理,再呈递给T和B淋巴细胞。B细胞除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外,还可分化为B记忆细胞,进入再循环。胸腺依赖区的T细胞受抗原 后2~4天,T细胞母细胞化,随后大量增殖。伴随之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的体积增大,出现明显的细胞间隙。新增殖的 T细胞和分化的记忆细胞则随淋巴窦迁移,参与再循环。浅、深皮质的大量细胞增殖和生发中心的形成压迫了髓质,也使淋巴结明显肿大。但由此机体对抗原物质产生了效应性的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可以有效地免疫攻击抗原异物。生理状态下,淋巴结自出生后不久至终生均可保持对抗原的良好免疫应答,即便是正常高龄机体,淋巴结也只有轻度萎缩。
在抗感染免疫中淋巴结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时,淋巴结通过淋巴过滤清除病原;同时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攻击病原微生物。急性感染灶形成后,往往可见机体近中区淋巴结群中的淋巴结肿大。如足甲沟炎时多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而感染控制后,淋巴结肿又随之消失。慢性感染时,淋巴结可长期肿大,如慢性扁桃体炎时的颌下淋巴结肿大。有些感染可以原发于淋巴结,如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等。
患恶性肿瘤时常见肿瘤邻近的淋巴结受侵。因淋巴结的免疫细胞不能有效杀灭和清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繁殖造成肿大。这些肿瘤细胞又可随淋巴液转移到其他器官。但有时这种转移呈跳跃型,即邻近病灶的淋巴结尚未受累,而远离的淋巴结已见明显转移症状。如食管癌时,有时可见邻近的纵隔淋巴结未受浸润,而锁骨上淋巴结已有转移。这些特定部位的淋巴结肿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病程预测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章
为什么淋巴结核患者不宜食鲥鱼?饮食
为什么淋巴结核患者不宜食黄鱼?饮食
什么是结核性淋巴结炎?口腔科
什么情况下的淋巴结肿大应考虑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知识
为什么淋巴结核患者不宜食螃蟹?饮食
必检淋巴结在猪肉检疫中的意义猪
山羊皮下淋巴结脓肿的诊断与防治羊
屠宰检疫猪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猪
为什么淋巴结核患者不宜食白鱼?饮食
为什么淋巴结核患者不宜食鲤鱼?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淋巴结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