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电毛细现象

[拼音]:dianmaoxi xianxiang

[外文]:electrocapillary phenomenon

电极界面上的界面张力(界面自由能)与界面两侧的过剩电荷密度以及界面上离子和分子的吸附量有关,并影响与此相关的毛细管现象,称为电毛细现象。

用热力学方法处理电毛细现象所依据的基本公式是包含界面自由能变化项的吉布斯-杜亥姆公式:

SdT-Vdp+Adσ+nidμi=0 (1)

式中S为熵;V为体积;A为面积;ni为分子数;σ为界面自由能;μi为i粒子的化学势。当温度T和压力 p不变时上式简化为:

dσ+γidμi=0 (2)

γi=ni/A,为i粒子的界面吸附量。习惯上常选取参考界面使溶剂的表面吸附量为0,对于电极中的电子,ne-dμe=qdE,则式(2)可改写为:

dσ=-qdE-γidμi (3)

式中 q为电极金属一侧的过剩电荷密度;E 为电极电势 (位);之后一项只累计溶液中除溶剂分子外的粒子。式(3)主要用于两种情况:

(1)在保持溶液组成不变时,测量界面张力随电极电势的变化,为此常采用毛细管静电计。此时上式简化为:

此式称为李普曼公式。据此可以利用电毛细曲线,即σ-E 关系曲线(见图)

的斜率来计算电极表面上的过剩电荷密度。例如在σ-E 曲线的较高点所反映的q值为0,与此相应的电极电势称为零电荷电势Ez。在Ez左侧的电势区域内而q>0,即电极上带有正的过剩电荷。同理,在Ez右侧的电势区域内电极上荷负电。

(2)当电极电势不变时,测定溶液中某一组分浓度变化所引起的界面张力变化,然后按下式计算该组分相对于溶剂分子的界面吸附量:

式中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ci为浓度。此式主要用来测定分子的吸附量。由于不可能单独改变某一离子的浓度和化学势,计算离子吸附量的公式要复杂一些。

根据电毛细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电极电势常能影响电极表面的某些性质,如溶液对电极表面的润湿能力、电极上气泡的附着情况、电极的表面硬度以及溶液中电极与涂料和粘结剂之间的粘合能力等。通过调节电极电势和采用适当的界面活性物质(易于在界面上吸附的物质),可以人为地控制这类界面性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长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电毛细现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长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138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