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无意义音节

[拼音]:wuyiyi yinjie

[外文]:nonsense syllable

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1885年用单音节制作的记忆实验材料,每个音节包括3个外文字母。第1个和第3个都是辅音,中间是元音,这3个字母的组合以在德语字典中查不到为准,因此称作无意义音节。无意义音节的优越性是可提供无穷尽的、性质相似的学习材料,并且便于改变和确定数量。

制作无意义音节的原则是:

(1)在一个包括10个左右的无意义音节的字表中,同一辅音不得在音节中的相同位置上出现,在连续的4个音节中,辅音和元音都不得重复;

(2)字母排列的顺序要避免与常见的字母顺序相同;

(3)同一字表中各音节的联想值要大致相等。

无意义音节虽然本身没有含义,但他可引起被试的联想,而且不同的音节引起的联想多少也不同。J.A.格莱兹测定了无意义音节的联想值。让被试在固定的时间内尽量写下对每一个无意义音节所联想出的事物,根据联想到的事物的多少确定无意义音节联想值的高低。一般说来,联想值较低的无意义音节用作学习记忆的实验材料较好。下表是格莱兹按此法测得的低联想值的6个无意义音节字表,每个字表由12个无意义音节组成。表中数字表示联想值。

M.韦特海默在1935年又提出由 3个辅音组成的无意义音节,实验时不要求被试拼音,而只念出字母的名称。此外,还有4个字母或5个字母(3个辅音和2个元音)的无意义音节。由于无意义音节完全是人为制作的,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记忆对象相差太远。因此,现代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无意义音节为 材料的研究大为减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炫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无意义音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炫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119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