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imian de dianbo sanshe
[外文]:radio wave scattering of the solar corona
外日冕中电子密度的不均匀结构引起的宇宙射电波的散射。由于存在这种散射,宇宙射电源在被日冕掩食时,角径显著增大。在这种散射中,多重小角度散射起主要作用,部分的宽角度散射可能作用较小。日冕的这种电波散射,直接证实在日面外100R嫯(R嫯为太阳半径)的广大范围内总是有行星际电子的存在。因此,根据散射观测可以了解外冕中电子密度不均匀结构的性质。
为了观测日冕的电波散射,大多使用高分辨率的射电天文设备。散射效应同观测波长的平方成正比,在较长波长上容易观测到小尺度的散射现象。宁静太阳射电强度随波长而减小,宇宙射电源的强度却随波长而增加,太阳射电对长波干扰较小,因此,利用长波能够观测离太阳较远处(50~100R嫯)的散射现象。观测表明,日冕电波散射随太阳活动周而变化,在距日面较近处特别明显。然而在整个太阳活动周内,电子密度的不均匀结构却是日冕的持久特征。在20R嫯的距离处观测到的散射表明,每立方厘米的平均电子密度值为0.02~300个电子;而在100R嫯的距离处,散射可以用太阳和宇宙射电源间的角距函数表示,并服从指数约为-2的幂律。电子密度的变化也服从类似的幂律。当外推到地球轨道附近时,电子密度大致同黄道光观测或空间天文探测所得值相近。
根据日冕的散射研究可以测定不均匀结构的取向,从而确定离日心5~100R嫯范围内的日冕磁场。这样测定的磁场可同其他方法(例如根据宇宙线的变化)测定的磁场相互补充。在距离小于20R嫯处,日冕散射的观测特性以切向散射占优势,这就是说磁场大部分是径向的。在距离大于20R嫯处,对应于十米波射电观测,散射更接近于各向同性,只是在切向方面稍大些,这表明日冕磁场在这些区域是随机的,而在径向则稍占优势。日冕散射的径向变化同流线稍微向太阳赤道会聚的太阳风模型是一致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怡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日冕的电波散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怡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