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esaoshengna
[外文]:side scan sonar
利用回声测深原理探测海底地貌和水下物体的设备。又称旁侧声呐或海底地貌仪。其换能器阵装在船壳内或拖曳体中,走航时向两侧下方发射扇形波束的声脉冲(见图)。 波束平面垂直于航行方向,沿航线方向束宽很窄,开角一般小于2°,以保证有较高分辨率;垂直于航线方向的束宽较宽,开角约为20°~60°,以保证一定的扫描宽度。工作时发射出的声波投射在海底的区域呈长条形,换能器阵接收来自照射区各点的反向散射信号,经放大、处理和记录,在记录条纸上显示出海底的图像。回波信号较强的目标图像较黑,声波照射不到的影区图像色调很淡,根据影区的长度可以估算目标的高度。
1960年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研制出第一台侧扫声呐并用于海底地质调查。60年代中期侧扫声呐技术得到改进,提高了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等探测性能,开始使用拖曳体装载换能器阵,拖曳体距海底的高度约数十米。70年代研制出适应不同用途的侧扫声呐,轻便型系统总重量仅14公斤。现代侧扫声呐广泛应用于海洋地形调查,和探测海底礁石、沉船、管道、电缆以及各种水下目标等。
侧扫声呐的工作频率通常为几十千赫到几百千赫,声脉冲持续时间小于1毫秒,仪器的作用距离一般为300~600米,拖曳体的工作航速3~6节,较高可达16节。侧扫声呐近程探测时仪器的分辨率很高,能发现150米远处直径 5厘米的电缆。用于深海地质调查的远程侧扫声呐工作频率为数千赫,探测距离超过20公里。进行快速大面积测量时,仪器使用微处理机对声速、斜距、拖曳体距海底高度等参数进行校正,得到无畸变的图象,拼接后可绘制出准确的海底地形图。从侧扫声呐的记录图象上,能判读出泥、沙、岩石等不同底质。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获得的小视野放大图象能分辨目标的细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丛梦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侧扫声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丛梦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