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范托夫,J.H.

[拼音]:Fantuofu

[外文]: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 (1852~1911)

荷兰化学家。1852年8月30日生于鹿特丹,1911年3月1日卒于柏林。1874年于荷兰首都乌德勒支大学获博士学位。1878~1896年,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教授,随后去柏林大学任教授,并任普鲁士科学院教授。

1874年J.H.范托夫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立体化学)时,与J.-A.勒贝尔各自独立地发表了一个碳原子具有四面体结构的概念,碳原子的四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开辟了立体化学的新篇章,在整个化学领域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解开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的奥秘,提出了分子内部存在不对称因素,从而解释了这类化合物能使平面偏振光旋转的道理(见旋光异构)。

范托夫还研究了渗透压现象。他发现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的渗透压与理想气体的压力相似,遵守同样的定律。1884年他发表了《化学动力学研究》论文,其中包含化学热力学的原理。他推导出反应速率的公式,从而可以测定反应的级数。他还将热力学应用于化学平衡,并提出了近代化学中亲和力的概念。1886年他发表了稀溶液理论,说明在稀溶液中分子的行为与气体之间的相似性。范托夫因发现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某些定律而于1901年获得第 1个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和W.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创办了有影响的杂志《物理化学》,促进了这门新学科的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范托夫,J.H.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007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