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iyan yingli fenxi
[外文]:experimental stress ysis
用实验分析方法确定物体(例如工程构件)在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应力分析方法。在机械工程中,它主要通过模型或实物的应力测定和应力分析,为确定合理的机械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简单的机械零件和构件,可用工程力学提供的计算方法进行应力分析。对于结构型式和支承条件都较复杂、承受载荷又较高的机械零件和构件,在应用有限元法或其他数值方法计算应力后,常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计算时所作的假设和假定的有效性,以及分析校核计算所得的结果。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分析机械结构的失效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寻求改进途径,挖掘现有机械的潜力,提高其承载能力。
简史1678年,英国R.胡克建立了弹性体的应变在一定范围内与应力成正比的胡克定律。1807年,英国T.杨提出了弹性模量的概念,于是人们想到测取弹性体的应变,以算出它的应力。1852年,英国J.C.麦克斯韦提出光弹性的应力-光学定律。1856年英国 W.汤姆森发现金属丝的应变引起它的电阻发生变化,其电阻率变化与应变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些发现是现代光弹性和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的基础。1913年前后,英国E.G.科克尔和法国A.C.M.梅斯纳热等用光弹性模型实验,先后研究了车轮、齿轮、滚动轴承和桥梁等应力,开创了现代实验应力分析的基础。1938年,美国M.M.弗罗赫特和德国G.奥佩尔等确立了光弹性应力冻结法,将光弹性模型实验从平面(二维的)应力分析发展到立体(三维的)应力分析。30年代后期,美国E.西蒙斯和A.鲁奇等研制出粘贴式电阻应变计,使实验从测量模型的应力发展到测量实物的应力,从测量静态应力发展到测量动态应力。1943年美国成立了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ESA)。1953年,法国F.赞德曼完善了光弹性贴片法,使光弹性实验也扩展到实物测量。60年代后期又相继发展了全息干涉法和散斑干涉法,实验应力分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测量和分析精度不断提高。
方法在机械工程中,常用的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有电阻应变计测量、光弹性模型实验、光弹性贴片、脆性涂层、云纹法、全息干涉、散斑干涉和声发射等方法。
电阻应变计测量以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粘贴在零件被测点的表面(图1)。当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应变时,电阻应变计发生相应的电阻变化,用应变仪测出这个变化,可据以计算被测点的应变和应力。它是一种常用的逐点测量表面应力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较高可达2~3%),易于自动显示和记录。它可用于模型实验,也可在机器运行情况下对零件进行动态应力测量;不仅可用于通常工况,还可用于特殊工况如高温(至1000℃)、深冷(-270℃)、变温度、高压力(1000兆帕)、高真空、高频率(50万赫以上)、高重力加速度(60万g),以及腐蚀、强磁场、核辐射等特殊环境;不仅可用于近距离测量,还可用于远距离遥测。电阻应变计的栅长最短可达0.18毫米。用电阻应变计测得的应变是栅长内的平均值。
光弹性模型实验环氧树脂之类的透明塑料,在应变下具有暂时双折射效应和偏振光,利用这一干涉原理可测量零件的应力。先将透明塑料制成与零件形状相似的模型,在偏振光场中加载,即可看到模型由于受力而出现的干涉条纹(图2)。受力越大,出现的干涉条纹越多,越密集。通过对干涉条纹的测量和计算,可求出零件的全部应变和应力状态。它是一种全场的测量方法,可测量表面应力,也可测量内部应力。
齿轮、吊环等零件的应力状态不沿厚度方向变化,可制成平面模型进行应力分析。但许多零件如塞、透平叶片等的应力状态,是沿长、宽、厚三个方向变化的,不能简化成平面模型,必须采用立体模型进行三维应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应力冻结法。它是将立体光弹性模型加热到“冻结”温度(约110~120℃)时施加载荷,缓冷至室温后方予卸载。模型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双折射效应就“冻结”和保存下来。再从“冻结”模型中切取不同方向和不同部位的切片,进行光弹性应力分析。
光弹性贴片法将光弹性塑料片(厚约1~3毫米)粘贴在零件被测部位的表面,通过偏振光的照射和反射,测定贴片随零件表面变形而产生的干涉条纹,可得出零件表面的应力分布(图3)。它主要用于测量实物,也可用于模型实验,还可用高速摄影方法进行动态应力测量,以及测量弹塑性范围的应变。
脆性涂层法将一种特殊的脆性涂料涂在被测零件或模型的表面,分级施加载荷。当表面上某点的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该点的涂层就出现一条与主应力方向相垂直的裂纹,连接每级载荷的所有裂纹的端点,就得到一条等应力迹线。通过逐级加载,可得出涂层表面的主应力迹线(图4),显示主应力的方向和分布状况。但脆性涂层常受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测量精度不高,一般仅用以定性地(或粗略地定量)测出较大应力区和主应力的方向。
云纹法用感光或腐蚀的方法在两块透明版上刻画出密集的平行栅线。将其中的一块栅(称为试件栅)固定(或刻制)在试件的测试部位,而将另一块栅(称为参考栅)与试件栅紧贴,使参考栅与试件栅的栅线相重叠。当试件发生变形时试件栅便随之变形,而参考栅不变,从而产生出云纹条状,称为云纹。根据云纹的变化可求得试件的位移场或应变场。云纹法主要用于塑性变形测量、离面位移测量和高温应变测量等。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还不很高,不适合于测量弹性范围的微小应变。
全息干涉法用全息照相将零件变形前后的光波波前记录在一张全息底版上。这两个波前的相互干涉会产生干涉条纹,根据干涉条纹图可分析零件的变形。全息干涉法可用于三维位移场的定量分析,观测机床实物或模型的变形,分析透平叶片的振型和振幅,以及检测轮胎等的内部缺陷。全息干涉法与光弹性实验结合,称为全息光弹性法。它不仅能测得反映主应力差的等差线,还能测得反映主应力和的等和线,由此可求得试件上各点的主应力。这种方法在平面问题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散斑干涉法将激光束照射在零件的漫反射表面,便在零件表面外的空间形成随机分布的亮斑和暗斑,称为散斑。这些散斑随零件表面的变形而变化,对比零件变形前后的散斑图的变化,可以检测出零件表面各点的位移量。用散斑干涉法可以测量孔周的应变集中、蜂窝夹层板的变形、断裂力学实验中的位移场等。
声发射零件在受力过程中产生变形或微裂时,常常发出微弱的声信号。接受和分析这些声信号,可以测定零件的开裂、监测疲劳裂纹的扩展等。
参考书目
张如一、陆耀桢主编:《实验应力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
W.Dally,F.Riley,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McGraw-Hill Book Co.,New York,1978.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玮哲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实验应力分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玮哲;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30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