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甘蔗


药材名称:甘蔗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薯蔗(《南部赋》),干蔗(《南方草木状》),竿蔗(《随息居饮食谱》),竹蔗(《食疗本草》)

基源:为禾本科甘蔗属植物甘蔗的茎秆。甘蔗属植物全世界约12种,我国约5种。

原植物:甘蔗Saccharum offic inarum L.

历史:《别录》列为中品,称曰:“蔗出江东。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炒糖。甚益人。”唐孟诜《食疗本草》载:蔗有赤色者名昆仑蔗。白色者名获蔗。竹蔗,以蜀及岭南者为胜。”宋·苏颂《图经本草》曰:“ 广湖南蜀川所生。大者亦高丈许。其叶似荻有二种。荻蔗茎细短而节疏。但堪生啖。亦可煎稀”,“竹蔗茎粗而长。”《纲目》谓:“蔗皆畦种。丛生。最困地力。茎似竹而抽叶如芦叶而大。”据上述记载,即为本种。

形态:秆高约3m。花序下具白色丝状毛。叶片两面无毛,具中脉白色肥厚。花序大型,长达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顶端稍膨大,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3~4.5mm,基盘具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上部膜质,边缘有小纤毛;第一颖先端稍钝,具2脊,有4脉,第二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具1脉,先端尖;第二外稃极狭呈线形,长约3mm;内稃披针形,长约2mm;雄蕊3枚,花药长约1.5mm。有柄小穗相似无柄小穗,具柄长3~4mm。花果期夏、秋季。(图见《我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63页.图706)

生境与分布:我国及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生药

采集:秋后采收,砍取地上部分,削去上部梢叶捆扎,置阴暗不通风处,保持水分。

化学性质

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水分84g,蛋白质0.2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12g,Ca8mg,P8mg,Fe1.3mg。蔗汁中含多种氨基酸,有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正亮氨酸、赖氨酸、羟丁氨酸、谷氨酰氨、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还含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 acid)、延胡索酸、琥珀酸、乌头酸、甘醇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等有机酸。乌头酸的含量在甘蔗茎的上部较高(0.835%、中部次之(0.205%)、下部较低(0.125%)。此外,在甘蔗茎的顶部(生长点)含维生素B1(236~563mg/100g,干重)、B2(110~330mg/100g,干重)、B6(10μg/100g,鲜品)。茎节中也含维生素B6,以上部的嫩茎节中含量较多。茎中还含维生素C。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9。

药理

本品中的多糖部分,对长期口服高糖饮食, 中脂过氧化物浓度升高的大鼠,有降低脂过氧化物的作用。特别是按1g/kg的剂量服用,作用更明显。

参考文献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6;8(4):24。

药性

性味:甘,寒。 ①《别录》:“甘,平。” ②《日华子本草》:“冷。” ③《滇南本草图说》:“甘,微寒。” ④《纲目》:“甘、涩,平。”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平。”

归经:肺、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肺、大小肠。”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清热生津,润燥下气。

主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并解酒毒。 ①《别录》:“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②《食疗本草》:“主补气,兼下气。” ③《日华子本草》:“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④《日用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毒。 ⑤《滇南本草》:“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⑥《滇南本草图说》:“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 ⑦《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 ⑧《随皂居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发热口干,肺燥咳嗽,咽喉肿痛,心胸烦热,反胃呕吐,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甘蔗汁,60~120g。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多食久食,善发湿火,为痰、胀、呕、嗽之疾。”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生姜汁,治反胃,朝食暮吐,薯食朝吐、旋旋吐者。 ②配青粱米,治虚热咳嗽,口干涕唾

单方应用:①《外台秘要》:“治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令尽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 ②《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预防脑膜炎:红甘蔗120g,青果(即橄榄)6枚,萝卜250g。煎汤,当茶饮服。” ③《补缺肘后方》:“治卒干呕不息:蔗汁温令热,服200ml,日3。” ④《医学集成》:“治小便热且短赤而涩者:甘蔗上青梢30g,酒煮服” 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尿血:甘蔗梢60g(用刀切碎),红花、黄酒各少许。先将红花、甘蔗梢入锅内同煎,去渣,再将黄酒倾入甘蔗红糖汤内混和,大量饮用。” ⑥《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痢疾:甘蔗根3个,大杨花30g。水煎,红糖为引。” ⑦《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妊娠恶阻:甘蔗汁150ml,生姜汁少许。频频缓服。” ⑧《青囊秘传》:“治走马牙疳:甘蔗烧炭存性,擦出血,再擦数次即愈。” ⑨《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麻疹后咳嗽:红皮甘蔗(连皮去节),去芽荸荠连蒂各适量,烧汤代茶服。”

食疗:①蔗菊饮(《我国药膳学》)·“治夏季暑热伤阴之发热、口渴思饮等:甘蔗500g切片,同菊花50g,煎水代茶饮。” ②甘蔗白藕汁(《我国药膳学》):“治泌感之尿急、尿频、尿血、尿痛鲜甘蔗500g洗净去皮,切碎绞汁;藕500g,去节洗净切碎,以甘蔗汁浸半日,再绞汁,1日分3次服完。” ③甘蔗粥(《饮食治疗指南》):“治虚热咳嗽,口干舌燥,涕吐粘稠:甘蔗汁,和米250g煮粥。”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蔗浆解渴解酒,自古称之 …而孟洗乃谓共酒食发痰者,岂不知其有解酒除热之功耶。日华子《大明》又谓沙糖能解酒毒,则不知既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浆之性异矣。”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甘蔗为稼穑之化.其味先入脾,故能助脾气,脾主中州,故主和中。甘寒除热润燥,故主下气利大肠。《大明》谓其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今人用以治噎膈、反胃呕吐,大便燥结,皆取其除热、生津、润燥之功耳。” ③黄元御《玉楸药解》:“蔗浆,《本草》谓其下气止呕,则虽属甘缓,亦颇疏利不壅,与白沙糖性平功用相仿。” ④赵学敏《纲目拾遗》:“凡痘疹不出及闷痘不发,毒盛胀满者,此痘属急症,宜青皮甘蔗榨汁与食,不时频进,则痘立起,其寒散、解毒之功,过于蚯蚓、白鸽,惜人不知其功用。”

参考文章

对做种用的甘蔗有什么要求?经济作物

甘蔗梢腐病的发生、为害与症状情况如何?怎样防治?经济作物

甘蔗植保机有哪些?经济作物

国家为何要限制高毒农药在甘蔗上的使用?经济作物

优质高产甘蔗的新品种甜城14、15、16经济作物

甘蔗吸肥有规律 前后需肥少 中期需肥多经济作物

甘蔗如何施肥好经济作物

抗病毒甘蔗增产显著经济作物

甘蔗品种――桂引9号经济作物

什么是甘蔗种质资源?经济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梓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甘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梓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960.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