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半索动物门


[拼音]:bansuo dongwu men

[外文]:Hemichordata

动物界的1门,分类地位仅次于脊索动物门。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因口腔背侧向前方吻部突出一个小盲管,有些学者称它为口索认为相当于脊索构造而得名。全世界现生种不到100种,均为海生,营底栖生活。

形态

体呈蠕虫形或甕状,营个体自由生活,或群体固着生活。体腔和身体均区分为吻,领和躯干 3部分。具有表皮神经系统中枢──位于领部的领神经索和躯干部的背、腹神经索。通常具有能收缩的围心囊的循环系统。无典型肾。具特有的口索或称吻盲管。大多数种具成对鳃裂。触手腕有或无。

生殖与发育

羽鳃类以无性出芽生殖;头盘虫个员居于共室之中,以匍匐茎方式聚集成群,个员之间无有机联系;一般是雌雄异体,通常是行直接发育(其中的一个种行间接发育,其幼虫相似于内 类的幼虫);肠鳃类的原始种类行直接发育,较高等的种类行间接发育,经过柱头幼虫期再发育为成虫。

分类

现生半索类包括3个纲:

肠鳃纲(Enteropneusta)

俗称柱头虫,营个体生活,蠕虫形,具有直的消化管和多数鳃裂,无触手腕,在吻盲肠腹面具胶质支持物──吻骨骼。雌雄异体。多为穴栖(栖于“U”形穴道中),以藻类、原生动物等为食。自潮间带至深海均有分布,以潮间带或潮下带种类较多。本纲动物约有70余种,占半索动物的大多数较为常见。我国已报道的共有6种,如多鳃孔舌形虫。在黄海、渤海和南海均有。

羽鳃纲(Pterobranchiata)

包括头盘虫、杆壁虫和无管虫3属,是群小形的半索动物。营聚生或群体生活,躯干呈囊状,具“U”形消化管和具1对触手腕(杆壁虫)或4~9对触手腕(头盘虫和无管虫)。无吻骨骼。雌雄异体或无性生殖。此类动物在 600米以内的海底营底栖生活或附于海绵、苔藓虫、水螅及珊瑚等群体上附着生活。羽鳃类动物是较为罕见的半索类动物,只有20种左右,其中头盘虫占多数,约10余种,在我国尚未发现。

Planctosphaeroidea纲

幼虫虫体透明、呈球状。体表具有一些弧形分支纤毛带,其“U”形消化管,具带胶质的体腔囊,生活在深海。这类动物的成虫尚未发现。

由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都是后口动物,中胚层由原肠凸出而成,肠鳃类的柱头幼虫和棘皮动物的羽腕幼虫或耳状幼虫极其相似。此外,吻、领内腔酷似棘皮动物的水管系的发生状态。所以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原始祖先分化而来。该门动物除了在结构上具有神经系统的腹神经索和循环系统的开放类型是属于无脊椎动物的类型外;还有一些特征与脊索动物的原始类相似,即具:

(1)由内胚层形成的口索,②位于口索背面的领神经索,③咽鳃裂。因此该门动物实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环节,从它的分类地位上看,学术上颇具重要意义。

参考书目

张玺、梁羡圆:我国海肠鳃类一新种──多鳃孔舌形虫,《动物分类学报》季刊,科学出版社,北京,1965/2 (1)。梁羡圆:我国海潮间带肠鳃类的研究,《海洋科学集刊》(22), 198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越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半索动物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越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93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