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提丢斯-波得定则

[拼音]:tidiusi-bode dingze

[外文]:Titius-Bode law

行星同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1766年,德国人提丢斯提出,取一数列0,3,6 ,12,24,48,96,192……,然后将每个数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近似地得到以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发表了这个定则,因而得名为提丢斯-波得定则,有时简称提丢斯定则或波得定则。这个定则可以表述为: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对应于第n个行星(对水星而言,n不是取为1,而是-∞),其同太阳的距离an=0.4+0.3×2n-2)(天文单位),按此式得出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比较见下表,括号内是当时未知的行星和小行星。

提丢斯-波得定则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

式中β为一常数,约等于1.73。提丢斯-波得定则提出后,有两项发现给了它有力的支持。第一,1781年F.W.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它差不多恰好处在定则所预言的轨道上。第二,提丢斯在当时就预料,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个天体。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果然在这个距离上发现了谷神星;此后,天文学家们又在这个距离附近发现许多小行星。但该定则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不符,而且对水星n不取为1,而取为-∞,也难理解。

此外,有的卫星同它所属的行星的平均距离也有与提丢斯-波得定则相类似的规律性。

关于提丢斯-波得定则的起因,虽有人提出一些解释,但尚无定论。

参考书目

M.M.Nietro,The Titius-Bode Law of Planetary Distances, Its History and Theory,Pergamon Press,New York,197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提丢斯-波得定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79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