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eng He
我国明代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生于洪武四年(1371),卒于宣德八年(1433)。初入燕王(朱棣)府做宦官,从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朱棣当皇帝后,被委任正使,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于公元1405~1407年、1407~1409年、 1409~1411年、 1413~1415年、1417~1419年、 1421~1422年、 1431~1433年, 7次远航“西洋”。当时所谓“西洋”,是泛指我国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一带。他所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人员多达27000余名,船只最多时达200多艘,其中长44.4丈(148米)、宽18丈(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航海技术相当先进,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船队远航到过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其中第5次和第6次航行最远,横渡印度洋,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历经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
郑和航海前后共历28年,根据历次的航行记录,汇集有一图一书──《郑和航海图》与《位编》。《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保存于明茅元仪所编《武备志》中。图上有航行方向,航程远近、停泊处所、暗礁浅滩等的记载,并标有亚非地名约 500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亚非航海图,在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位编》一书,详细记录了航程中罗盘针所指的方位,是一本宝贵的航海手册,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此外,郑和的随航人员马欢写有《瀛涯胜览》、费信写有《星槎胜览》、巩珍写有《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历30余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
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发展了我国的航海事业,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扩了人们的地理视野,丰富了地理知识。它比西方C.哥伦布、V.da伽马等的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在航海规模和技术等方免,也都大大地领先于西方的航海家。
参考书目
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齐鲁书社,济南,上册,1980;中册,1983。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丁欣怡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郑和(1371~1433)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丁欣怡;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