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举力面理论

[拼音]:julimian lilun

[外文]:lifting su ce theory

用一个附着涡面和尾涡面(即自由涡面)来代替机翼作用的一种理论。主要用于计算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它是在举力线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于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机翼,举力线理论不适用,即不能用一条附着涡线和尾涡面来代替机翼的作用,而应该用一个附着涡面和尾涡面。通常用一些附着涡线近似地代替这个附着涡面。图中画出由速度为V∞的均匀来流、附着涡面和尾涡面构成的理论模型。根据举力面理论可以算出沿翼展的举力分布、机翼上的总举力以及诱导阻力(即由尾涡引起的阻力)等机翼的气动特性。不论举力线理论还是举力面理论,都假定机翼近似位于顺来流的平面内,从而附着涡面(或涡线)和尾涡面都位于同一平面内,尾涡都由后缘拖出,所以这些理论只适用于小攻角(机翼与来流夹角小)的情形。这些理论算出的举力与攻角成正比,有时把它们称为线性理论。当攻角较大或展弦比很小时,涡系就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自由涡不只是从后缘顺流拖出,而且还从前缘、侧缘和翼面上拖出。对于这种情形,可以进一步推广举力面理论,并求出举力和攻角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推广了的理论称为非线性理论,不属于通常所说的举力面理论。

参考书目

H.Schlichting and E.Truckenbrodt,Aerodynamics of theAirplane,McGraw-Hill,New York,197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炎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举力面理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炎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62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