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卡拉奇

[拼音]:Kalaqi

[外文]:Karāchi

巴基斯坦较大城市和港口,信德省首府。位于印度河三角洲西北端,距河口约90公里。面积1448平方公里(市区591平方公里),人口510.3万(1981)。

城市处于科希斯坦高原南麓至沿海平原地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 1.5~40米。沿海多沼泽,市区东部和北部有低山和孤丘,其中门戈皮尔山为城市较高点 (195米)。有高原南流的默利尔河和勒亚里河分别流经市区东部和西部,为季节性溪流,河床宽广,平时呈沙滩景象。卡拉奇港位于市区西南,港区外横亘着马纳拉地峡和奥伊斯特岩岛,为阻挡海流泥沙回淤和防避风浪袭击的良好屏障。1、2月平均较低气温13℃,5、6月平均较高气温34℃,雨量稀少,年降水量仅200毫米,且绝大部分降于夏季的 9~10天内。以原联邦首都区构成的大卡拉奇,除市区和近郊外,目前多数仍是农田和荒地,略呈半荒漠景观。

原系渔村,名迪布罗。1730年前后始有印度商人经营海上贸易,并以当地著名的淡水井卡拉奇命名。1842年英国侵占后,由于港口开发(1854)和铁路兴建(1861)而成为印度河流域的门户。至1914年,卡拉奇港已成为不列颠帝国中较大的小麦和棉花输出港。1925年兴建机场后又成为次大陆通欧洲的主要国际航空枢纽。1936年首次成为信德省的行政中心,制造业和服务业随之发展。1947~1959年曾为巴基斯坦首都,由于印、巴分治,导致约60万印度 移入,城市急剧扩展,工商业空前繁荣,1951年人口已达100.5万,超过拉合尔为全国较大城市。(见彩图)

工业和贸易是卡拉奇经济繁荣的两大支柱,从业人员占全市职工总数45.2%。全市工厂数和职工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6%和22%,工业产值约占全国50%。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制鞋、粮食加工、木材加工、饮料、金属制品、电气制品、机械、化工、石油和造船等。其中炼油厂、钢铁厂和马纳拉地峡上的原子能发电站都是全国著名的大型企业。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有一定地位,以生产花边、地毯、黄铜制品、金银手饰为主。全国金融业和保险业中心,各大银行总行均设于此,市内大小银行和保险公司达50余家。

全国铁路和干道公路的起终点,国际交通枢纽。西与伊朗有公路相连,东经海得拉巴有铁路与印度相通。城东北15公里的卡拉奇机场,为次大陆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卡拉奇港位于勒亚里河口,分东、西两码头区,计22个泊位和1座石油码头。水深达10~12米,能停泊2~3万吨级巨轮。除经营全国海上对外贸易外,还转运阿富汗一部分进出口物资。常年吞吐量近1000万吨。输出稻米、羊毛、铬矿砂、皮革等;输入以金属、石油、机械、车辆和煤炭为主。为满足卡拉奇钢铁联合企业对矿石的需要,新近已在比蒂小港湾兴建新港。

市区由新、老城组成,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达20余公里。老城位于港区附近,为港区库场和批发商业中心,街道狭窄,建筑密集,具有近东和中世纪欧洲的风貌。市中心区位于老城以东,是金融机构和省、市 机关所在地。本德尔路自老城至东北部横贯市区,为全市主干道,沿街商店、旅馆、影剧院鳞次栉比,并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博物馆、图书馆和 寺等。市中心住宅区多呈矩形,除沿街有多层现代化建筑外,都是带有凉台的平房和一、二层楼的花园式邸宅。郊区是以棚户和公寓式平房为主的工人住宅区。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郊,有纺织、烟草、榨油、木材加工等企业。南郊为新兴的重工业区,有炼油、冶金等企业。近来又在西郊开辟新工业区,并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出口,正建立加工出口区。

市内有卡拉奇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根希安艺术中心,以及甘地花园和真纳陵园等(见彩图)。城南的克利夫顿海滩是游览胜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范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卡拉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范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52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