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ongye xinlixue
[外文]:industrial psychology
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理论基础工业心理学以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为基础。过去许多工业心理学家都是从实验心理学研究转向工业心理学的,从经典的心理物理法、反应时、学习心理到当代的认知心理学、信号觉察论等,都对工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心理学学派都对工业心理学的理论作出过贡献。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强调的知觉的形与基,在工业心理学的数符辨认、图形识别及服装设计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条件。其顿悟学说以及K.勒温的行为依赖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更为管理心理学开辟了广阔的前途。现代心理学的目的观,至少从E.托尔曼开始,已从机械论解放出来。它注重于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程序理论对工业心理学的作业理论也起着深远的启迪作用。从W.冯特的普通心理学派生出了差异心理学,F.高尔顿又最先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个体差异。为深究差异的原因,高尔顿研究了父母对子女的遗传,提出了回归的概念。从相关到因素分析以及方差和协方差的实验设计,都成了工业心理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也影响着工业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主义哲学关于劳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学说,更应是工业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发展简史冯特创建的心理学实验室可以看作工业心理学的策源地。H.闵斯特伯格是冯特的第一代徒弟,他于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和潜艇的出现以及军队装备的机械化,促进了工业心理学的发展。战后美国总结了大战期间的工作经验,并在军工、民用工业中广泛加以推广,人的因素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管理方面由于霍桑实验等的推动,发展为更广泛的行为科学研究。英国为解决工人因加班加点赶制战争物质而出现的疲劳问题,成立了疲劳研究部。1922年该部改属国家医学委员会,沿至今日。剑桥大学教授C.S.迈尔斯在伦敦成立了工业心理研究所,为企业及各种咨询工作服务。美国参战,动员了200万人,为甄别兵种进行了大规模的智力测验。此后 心理学就成为最广泛的研究课题。许多国家都利用工业心理学为战争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有上百家工厂企业成立了工业心理学研究机构。 部门、电报电话局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单位。
苏联于1920年在莫斯科成立中央劳动研究所。其特点是课题集中在工厂通用的工具上,不仅研究工具的性能,也研究工具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条件。1927年以后,散布在苏联各地的分所多达60个,研究课题也推广到各个方面,后来的合理化建议形成了斯达哈诺夫的群众运动。30年代,苏联对心理技术学进行了批判,使工业心理学研究中断。50年代后期才逐渐恢复了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的研究。
西欧和东欧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先后开辟了许多有关应用心理学的领域。日本在私人企业和 机构中也开展了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如1921年成立了私人的工业效率研究所;东京帝国大学附属的应用心理研究室也为海、陆军的人员选拔和其他应用课题进行了工作。
我国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晚。在30年代以前,张耀翔曾作过关于商店招牌的调查。1935年中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着手从事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陈立、周先庚等曾在机车厂进行劳动环境、库存管理以及疲劳的实验研究。对纺织业的室温、照明和择工测验等实际问题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因日本侵华战争而中断。我国成立后,工业心理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50年代,陈立等进行了纺织工训练等研究,李家治、徐联仓等开展了事故防止、操作合理化、群众发明创造等研究。60年代,曹日昌、荆其诚等进行了电站中央控制室设计的心理学研究;曹传詠、朱祖祥等进行了航空工程心理学研究;李家治、徐联仓等进行了信号的信息分析等工作。70年代,上述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在我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杭州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设备较先进的工业心理学实验室,开展了机舱照明及与颜色视觉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研究,并结合标准化工作建立了多项人类工效学标准。80年代,管理心理学得到发展。徐联仓、卢盛忠等结合工业企业管理开展了领导行为评价、工作激励等方面的工作;朱祖祥、王重鸣等进行了有关屏幕显示与人机界面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也开展了与工业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这一时期,成立了我国行为科学学会和我国工效学学会,我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些学术团体的成立使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研究领域及展望工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1)操作研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操作的研究也在变化。早期如F.W.泰勒的工作时间研究,F.B.吉尔布雷思和L.E.M.吉尔布雷思夫妇的动作分析,以及后来关于传送带生产的操作研究等都是工业心理学中的经典性工作。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有关人如何适应于新的生产方式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从机械工业过渡到自动化生产后,人远离 纵的对象,监控成为人的主要操作方式。今后这方面的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并成为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包括新型仪表的设计、人员的特殊训练和选拔以及工作制度安排等。
(2)人机系统。在生产条件下,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是保证一个大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工程心理学在这方面作出过不少贡献。把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趋势是把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环境-社会这样的更全面的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将是今后工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3)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它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关心。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工作环境能适合生理上的需要,而且日益重视工作者心理上的需要。例如,重视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和扩大化,减少简单、重复的劳动,提高工作本身对人的意义,增加工作者的满意度等。(见工作生活质量研究)
(4)组织管理的改进。现代管理者应该善于为组织确定目标,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如增强归属感、凝聚力),改善组织外部的联系(如加强沟通与协调),并注重采用组织开发的技术,使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具有组织自我完善的能力。但是,这些工作难以由组织本身来进行,社会化的咨询机构将越来越多地参与改进组织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说,组织系统将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将成为工业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美国已将传统的工业心理学称为工业组织心理学。
(5)人力资源开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将改变人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但并不能排除人对生产的参与。而且随着生产技术工艺的改进,人的作用将变得更为突出,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将更高。工业心理学今后在提高人的激励水平,改善培训方法,对人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选拔任用,以及职业的设计和 安排等方面,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业心理学也将为科学地制定有关 管理的制度提供依据。
(6)消费与需求的研究。不断提高的个人和社会消费需要是生产发展的内在要素。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需求对于发展生产有重要意义。今后,第三产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服务行业将成为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工业心理学将在满足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劳动将成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可以满足美的需要,人的发明创造才能将普遍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之后会逐步得到实现,工业心理学对此必将作出贡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雄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工业心理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雄;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