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月球射电

[拼音]:yueqiu shedian

[外文]:radio emission of the Moon

1946年首次接收到满月时月球发出的射电,经多年的观测已经得到波长从1毫米到1米左右的月球本身的射电资料。这些资料表明某一波长的月球射电是从月面以下相当于这个波长十倍深度的层次产生的。例如,波长10厘米的射电来自月面下约 1米的深度。月面中心的外表面昼夜的温度为 370~160K。太阳的加热过程并不会穿透到月面下大于1米的深度,因此从这一深度发出的射电稳定在230K。上述射电观测资料以及红外测量资料,对于研究月球外壳表层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月球的射电和红外辐射都是热辐射。红外测量可以获得表层几厘米深度处的物质特性,而波长更长的射电观测则可得到表层更大深度(几米深度)以下的物质特性,例如热参量和电参量,把这些特性同地球岩石特性相比较,就可以了解月球表层的成分和结构。

射电观测表明,月球在一个朔望月内的平均亮温度具有明显的正弦曲线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它的位相则接近太阳的照射位相。在波长大于5厘米的波段,没有观测到大的变化。月球平均亮温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随波长而增加的趋势。射电观测还得到月全食期间各种波长的“冷却曲线”。

月球热物理的基本参量包括介电常数、电导率、热导率、比热和物质密度等。利用地面天文雷达或空间探测器(例如,“月球勘探者”1、2、5、7号)上的雷达测高仪,测得波长从8.6毫米到2米范围内的月球数据,并用高分辨率射电望远镜测得波长从8.6毫米到 21厘米范围内的射电偏振,从而估计出相应波段内月面有效反射层的介电常数和物质密度。前者随波长而增加,后者随波长而减小。此外,地面实验室还在450兆赫频率上测量了“阿波罗”11号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大批样品的电参量。上述测量资料为建立月球射电的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书目

D.O.Muhleman,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Moon,pp.213~301,The MIT Press,Cambridge,1972.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雪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月球射电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雪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91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