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加纳

[拼音]:Jiana

[外文]:Ghana

非洲西部国家。南临几内亚湾,陆邻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和多哥。面积23.9万平方公里。人口1220.6万(1984)。全国分为9个行政区。首都阿克拉。

自然条件地形

国土略呈长方形,全境地势低平,除少数孤立山丘外,大部海拔在600米以下。中部沃尔特盆地是全国较大的地形单元,占全国总面积的43%,平均海拔150米,地表覆以沃尔特系砂岩、页岩、砾岩和石灰岩。盆地东侧为页岩、砾岩和玄武岩构成的一列东北—西南向山地,通称阿夸平-多哥山脉,是多哥-阿塔科拉山脉的延伸部分,平均海拔450米,较高点阿法贾托山海拔 885米。盆地北、西和西南面是海拔300~600米的切割高原,边缘形成陡崖,东北的甘巴加高原和西南的夸胡高原边缘陡崖最显著。夸胡高原自西北向东南伸展达290公里,为北部与西南部的气候分界线和沃尔特河流域与西南部各河流域的分水岭,富藏金、金刚石、锰和铝土等。滨海平原宽8~16公里,阿克拉平原最宽达32公里以上。海岸线长 553公里。三尖角至阿克拉之间岸线弯曲,多岬角;其东、西两段岸线平直,多沙洲、潟湖。沃尔特河在东南部入海口形成巨大三角洲。

气候

全境70%以上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西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境内终年高温,内陆高于沿海。除个别高地外,年平均气温26.1~28.9℃,年较差小。年平均降水量从北部和东南沿海到西南高原,由800毫米递增至1400毫米以上,东南沿海的阿克拉723毫米,西南沿海的埃西亚马高达2400毫米以上,受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交替影响,大部地区雨、旱季节明显,夸胡高原以北4~10月为雨季,以南3~11月为雨季。西南部沿海平原和阿散蒂高原热带雨林区,5~6月和10月为2个降水高峰。8月为少雨期。降水量80%以上集中雨季,多暴雨和线飑。

水系

沃尔特河是境内较大河流,上源黑、白、红沃尔特河均发源于布基纳法索,在境内汇合南流入几内亚湾。从黑沃尔特河源头起至河口,全长160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40%以上,占全国总面积66%。其他较大河流有西南部的塔诺河(402公里)、普拉河(257公里)和安科布拉河(290公里),均源于夸胡高原,南流入海;各河水量随干湿季而变化,航运不利,但富水力资源。1966年在沃尔特河下游阿科松博建坝(坝高134米,长671米),形成面积8482平方公里、蓄水量1480亿立方米的沃尔特湖,为世界较大人工湖之一。大坝区河水流量终年保持在1400立方米/秒。中南部的博苏姆推湖为境内唯一天然内陆湖。

居民和发展简史

20世纪70年代人口年平均增长率3.0%。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约 51人。人口分布中部区稀疏,南部各区和上部区较密,南部阿克拉、库马西、塞康第-塔科拉迪和北部博尔加坦加附近地区最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200人。城市人口比重35.9%(1980)。居民几乎全是苏丹黑人。其中阿肯族占全国人口44%,分布在西南部各区;莫西族和达贡巴族占16%,分布在北区和上部区;加族和埃维族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和沃尔特区。各有本族语言,英语是官方语言。居民约43%信 教,38%信原始宗教,余信 教。

古加纳王国在公元11世纪极盛时期版图达今加纳北部。13世纪以后,随着马里王国扩展,西非内陆一些民族迁居境内。15世纪以后开始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其中阿散蒂王国强盛,以今库马西为中心扩展,势力北至沃尔特河以北,南及沿海地区。15世纪后半期葡萄牙殖民者侵入西部海岸,在普拉河口附近的沙马进行黄金贸易,沿海地区由此被称为“黄金海岸”。16世纪末起荷、英、法等殖民者接踵而至,竞相掠夺黄金、 、贩卖奴隶,运走奴隶多达3.5万人以上,村庄被毁,农牧业荒废。1844年英国占领沿海地区,此后英国殖民者大肆开采金矿,并引种可可,西南地区逐步发展成为采矿和可可产地。1901年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获得独立,改名加纳。同时,原英托管地多哥并入。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

经济地理

热带非洲最先发展民族经济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殖民者长期统治和国内政局动荡等原因,经济发展波动较大。20世纪6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1%,其中工业年平均增长6.7%;70年代后出现下降趋势。重要经济部门基本上是为出口而生产,90%以上是初级产品。可可、木材和矿产是国民经济3大支柱,占出口总值3/4 以上。燃料、机器、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工业品依靠进口。

农业

主要经济部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49.2%(198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60%(1981),全国耕地占土地面积12%(1981),主要种植可可等经济作物。可可种植面积占耕地43%以上(1982),曾长期是世界可可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国家。但从1977年起退居科特迪瓦和巴西之后。1980~1982年年产量为19~25万吨,可可出口约占出口总值一半以上。布朗-阿哈福区西南部、阿散蒂区南部和东区南部为主要产区,占全国产量 4/5。其他经济作物有咖啡、甘蔗、花生、可拉、牛油果、油棕、椰子、橡胶、菠萝、香蕉等。前三者近年发展较快。1982年产花生9.2万吨(带壳),主产于北区和东区;牛油果产于北部 2区,其余主要分布在南部各区和沿海地带。粮食作物有玉米、粟、高粱、稻谷和木薯、大蕉等。1981年产谷物75万吨,其中玉米占半数以上,遍植于南北各地。在 实施重点发展粮食作物政策下,近年西区西南部、布朗-阿哈福区中部和沃尔特区稻谷发展较快。1982年产量近 8万吨。盛行灌丛轮休和迁徙耕作制,生产水平低,谷物单产仅及非洲平均水平78%(1981),粮食不足自给,年进口25万吨以上(1981)。

木材是重要出口物资和燃料来源,出口值仅次于可可。1981年全国有林地 877万公顷,占陆地面积37.8%。西南沿海的热带雨林, 向内陆伸延至普雷斯特阿以北。1981年采伐量980万立方米,其中3/4为薪炭材,1/4为桃花心木、非洲梧桐等工业用材。由于采伐过度,林地面积不断缩减。

全国牧场346万公顷(1981),占陆地面积15%。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1982年有牛97万头,羊390万只,绝大部分分布在北部热带稀树草原地区。中部和西南部有萃萃蝇为害,妨碍牲畜发展。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年渔获量25万吨左右(1978~1982),其中海洋捕捞占80%以上。主要捕捞中心有特马、阿克拉、海岸角、塞康第等。所产沙丁、西非海鲷、鳀科等鱼类主要供国内消费。

工业

以采矿和农产品加工为主。采矿业主要开采黄金、金刚石、锰和铝土矿等,其中黄金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1/5(1982)。已探明黄金储量200万吨、金刚石1亿克拉、铝土矿3亿吨,锰矿几千万吨。近年来矿产量明显下降,1976~1982年,黄金从16.5吨降为10.3吨,次于南非仍居非洲第二位;金刚石从228万克拉降为68.4万克拉,次于扎伊尔和南非居非洲第三位。1980~1982年,锰矿年产量由25万吨降为16万吨,铝土矿由22.5万吨降为 6.4万吨。以上各矿几乎全部产自阿克拉至库马西一线西南的三角形地带及其周围。安科布拉河、普拉河西源奥芬河、塔诺河流域的金矿和普拉河东源比里姆河流域的金刚石矿均为世界上最富集的矿区之一。有粮食和可可加工以及纺织、建材、木材加工、金属加工、汽车装配、化工、炼铝、炼油等工厂共2000多个,多为小型工厂,主要分布在阿克拉、特马、塔科拉迪、塞康第、库马西、塔马利等城市。电力工业以水电为主,沃尔特河水利工程的三处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04万千瓦,电力除自给外,还向邻国输出。

交通运输

交通线网较密,西南部三角形采矿地带最密集。铁路总长1267公里,阿克拉—库马西—塔科拉迪铁路是主要干线,对矿产运输与陆海间联系起重要作用。公路长3400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路0.14公里,密度冠西非。阿克拉和库马西是主要公路中心。主要干线有阿克拉—温尼巴—塔科拉迪沿海公路和阿克拉—库马西向北伸延至塔马利的大北公路线等。公路除通主要城镇,承担国内70%物资运输外,还是联系邻国的通道。沃尔特水库长402公里,是唯一可通航轮船的内河水面。湖上有定期航线两条。对外运输依靠海运。主要海港有特马和塔科拉迪,前者是首都阿克拉的外港,西非较大人工深水港之一,1980年吞吐量245万吨。

地区经济差异

西南部是重要的农、林、矿业区,其中阿克拉—库马西—线西南三角形地带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出口作物、采矿业和加工工业。中部地区是农业区。北部是农牧业并重区,出口作物种植和工业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南部。

参考文章

加纳、苏丹、刚过、利比亚、肯尼亚的由来世界史

柜员金融企业贷款核销后以后年度收回是否增加纳税所得额?财务税务

加纳鹃鵙的保护现状、地理分布鸟类

加纳出生的名人大全常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承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加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承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84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