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蜱亚目


[拼音]:pi yamu

[外文]:Ixodida;ticks

蜱螨亚纲寄螨目的1亚目,通称为蜱。体型在蜱螨亚纲中较大,成虫体长2~10毫米,饱血虫可达30毫米。表皮革质,背面或具骨化的盾板。气门1对,有气门板围绕,位于第4对足基节前外侧或后外侧。第1对足跗节具一感觉窝,称为哈氏器(Haller's organ)。口器特化,由1对螯肢和 1片口下板构成,后者具成列的逆齿。眼1~2对,或缺。须肢4节,末端无爪。足分6节,末端有爪1对,爪间或具爪垫。蜱类是专性寄生的节肢动物。分布遍及全世界,已知800余种,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

生活习性

蜱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幼虫有足3对,若虫和成虫有足4对。各个活动期均营寄生生活,吸食血液,少数种的某一虫期不吸血。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多数种类侵袭人体。有的种类是某些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对 的健康危害很大。

主要科和种

蜱亚目包括所有的蜱类,分为3科:软蜱科(Argasidae)、硬蜱科(Ixodidae)和纳蜱科(Nuttal-liellidae)。纳蜱科至今只发现非洲的1种,尚未完全明了宿主关系。

软蜱科

蜱类躯体背面无骨化的盾板;表皮呈皱纹状、 颗粒状、 乳突状或陷窝状。假头位于体腹面前方。须肢指状,各节可自由活动。气门板小,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前外侧。多无眼,或具眼1~2对,位于腹面足基节上褶;爪垫除幼虫外,均退化或缺如。软蜱雌雄外观相似,但生殖孔的形状不同,雌虫呈横沟状,雄虫为新月形。若虫外观也与成虫相似,但未形成生殖孔。若虫阶段为2~8期。生活史一般半年至2年。在饥饿情况下,可延长至10年以上。

软蜱经常生活在宿主动物的巢穴附近,需要吸血时才爬到宿主体上。一般多在夜间吸血。各期的吸血时间约10多分钟至1小时。有些种类幼虫的吸血时间较长,需要3~10天。幼虫和各期若虫一般吸血1次,有的幼虫或第1期若虫不吸血。成虫除个别种不吸血外,一般均多次吸血。每次吸血后进行产卵。繁殖和产卵在栖息处所进行。产卵数与吸血量有关,一般每次产卵50~200粒,一生可产卵1000余粒。软蜱的耐饥能力很强,若虫可耐饥1~4年,成虫有的可达10年以上。

软蜱全世界已知约150种,分隶于5属。我国已记录2属约8种。常见种有:

(1)波斯锐缘蜱,世界性分布,我国多数省(区)也有发现,尤以华北和西北最为常见。常栖息在鸡窝、鸟巢及附近房舍、树干的裂缝内。主要寄生于鸡和其他家禽,以及麻雀、家燕等鸟类:经常侵袭人体,伤处红肿发炎,严重时引起恶心、发热等全身症状。据报道,可传播Q热。此蜱昼伏夜出,寻找宿主吸血,但幼虫的活动不受昼夜的限制。除冬季外,全年均见活动,以温暖季节数量最多(图1)。

②乳突钝缘蜱,分布于苏联中亚地区,在我国新疆、山西曾有发现。生活于半荒漠和荒漠地带,通常栖息在中、小型兽类的洞穴或岩窟内。一般寄生于狐狸、野鼠、野兔、刺猬等动物身上。经常侵袭人体;可传播蜱媒回归热和Q热。

(3)拉合尔钝缘蜱,主要生活在羊圈内或其他牲畜棚内。幼虫至前两期若虫冬季连续停留在宿主身上。第 3期若虫在春季吸饱血后离开。成虫也在冬季活动,但每次吸血约10~60分钟。主要寄生于绵羊或其他畜类,有时也侵袭人体,可传播Q热。在甘肃、新疆、 等省(区)曾发现;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硬蜱科

蜱类在形态上与软蜱不同:体背面有骨化的盾板,覆盖背面全部(雄虫)或前面一部分(雌虫和若虫、幼虫);有些种类的盾板上有珐琅样花斑。假头位于体前端,假头基部背面呈矩形、三角形或六角形;须肢第1、4节短小;气门板大,位于第4对足基节的后外侧,有些种类具眼1对,位于盾板侧缘。雄虫体腹面或有骨板,不同属的骨板各不相同。硬蜱若虫只有 1期。生活史一般数月或1年,少数种类长达3~5年。

硬蜱多数种类生活在林区、草原、灌丛、山地,少数栖息于小型兽类或鸟类的巢穴内。多在白天活动,寻找宿主吸血。每一虫期吸血1次(个别种类雄虫不吸血),吸血时间较软蜱长,一般需要几天或1星期左右。雌、雄常在宿主上吸血时进行繁殖。雌虫饱食后掉落地面,准备产卵。每雌产卵数千粒或多至 1万粒以上。硬碑有些种类从幼虫发育为成虫都在一个宿主体上进行,称为一宿主蜱;有些幼虫和若虫在一个宿主上发育,成虫另寻宿主,称为二宿主蜱;有些幼虫、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都需要更换宿主,称为三宿主蜱。

硬蜱全世界已记录约650种,分隶于13属。我国已知9属约100种。常见种有:

(1)全沟硬蜱,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优势种(图2)。

生活于原始林区,在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出现最多。成虫在4~6月间活动,幼虫和若虫在4~10月间出现。 一般3年完成1代。以未吸血的幼虫、若虫和成虫在自然界过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类动物,经常侵袭人体,是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乳类和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和新疆。 、日本、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也有分布。

(2)草原硬蜱,生活在草原地区。主要寄生于旱獭、狐、獾等洞穴型兽类,在宿主洞穴内常发现。5~8月间发生最多。据报道,与鼠疫传播有关。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和 等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国家也有分布。

(3)日本血蜱,生活于林区或山地,在柞阔林中出现较多。成虫春夏季活动,主要寄生于大型哺乳类动物,也侵袭人体,并能传播森林脑炎。幼虫和若虫寄生于鸟类和啮齿动物。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日本、苏联均有分布。

(4)森林革蜱,生活在林区或草原地带。1年1代。成虫春季活动。幼虫和若虫夏秋季出现。主要以饥饿成虫在自然界越冬。成虫寄生于各种家畜和大型野生动物,也侵袭人体,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啮齿类等小型动物。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等地区;蒙古、苏联也有分布。可传播森林脑炎、Q热、北亚斑疹热和土拉伦菌病。

(5)草原革蜱,是典型的草原种类。生活习性、宿主以及地理分布与森林革蜱相似。可传播北亚斑疹热和布氏杆菌病。

(6)残缘璃眼蜱,常见于草原区和农区。主要生活于牲畜的棚圈内。1年发生1代。成虫在5~7月间活动。幼虫多在夏秋季出现。以幼虫在棚圈内或以若虫在宿主体上过冬。主要寄生于牛或其他牲畜,是牛的环形泰氏焦虫病的传播媒介。有时也侵袭人体。常见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和华中的一些省(区);中亚、西亚、欧洲、北非和东非一些国家均有分布。

(7)亚东璃眼蜱,生活于荒漠草原或半荒漠草原。成虫在春夏季出现最多。为三宿主蜱。1年发生1代。主要以饥饿成虫在自然界过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家畜和野生动物,常侵袭人体。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野生动物。是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和西北地区;蒙古和苏联也有分布。

(8)血红扇头蜱,世界性分布,我国大多数省(区)都有发现。在华北地区,5~9月间活动,生活周期约150天,1年可发生3代。以饥饿成虫在自然界越冬。主要寄生在犬、绵羊、山羊等家畜,也侵袭人体。可传播Q热和北亚斑疹热病原体。

(9)微小牛蜱,为一宿主蜱。主要寄生在牛或其他家畜。广布于我国大多数省(区);澳大利亚、中美、南美、东非、南非许多国家均有分布。在华北地区,4~11月间活动,每年发生4~5代。以饥饿幼虫在自然界越冬。

(10)龟形花蜱,为南方种。主要生活于田野或山地。常寄生于牛等家畜和大型野生动物。3~10 月寄生数量最多。常见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多数省(区);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有分布。

参考书目

邓国藩:《我国经济昆虫志》,第15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

邓国藩等:《我国蜱螨概要》,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欣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蜱亚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欣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81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