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漆器保护与修复

[拼音]:qiqi baohu yu xiufu

[外文]: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acquer

我国漆器制造已有7000余年历史。漆器种类繁多。其制作步骤一般先作胎,然后髹漆。胎骨主要有竹胎、木胎、胎等。胎漆器又称脱胎漆器,是用生漆粘糊若干层麻布或绸布,外抹漆灰制成胎后,经磨光、髹漆、绘彩而成。漆器是复合体文物,性脆弱,有较强的吸湿性,膝皮与胎骨性能各异,因而保护与修复技术比较复杂。

出土漆器的保护

考古出土的漆器大多腐朽或饱吸水分。有些漆器发掘起取时,极易损坏。出土后如任其自行干燥,将会收缩、变形和开裂,甚至全部毁坏。为此现场饱水漆器不宜长时间 水面,并须防止日光直晒和冰冻。起取时要利用水的浮力,或用托板将其托出,以防破损。出土后要尽量保持地下原有的环境,可用湿布、湿泡沫塑料将漆器包好,放入塑料袋内;或将漆器仍浸入水中,待进行科学脱水处理。

饱水漆器的脱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缓慢干燥法

适用于含水率较低(60%以下)、腐朽情况不严重的漆器以及杉木胎、胎漆器。我国传统方法有:

(1)将出土湿漆器放在比较阴暗潮湿之处,在漆器上铺撒碎纸屑一层,并经常将吸湿后的纸屑换成干纸屑,直到纸屑干燥为止。这样,一方面逐步把漆器内的水分吸取出来,同时纸屑上的湿度又起着避免水分骤然蒸发的作用。

(2)用湿宣纸数十层至百层包裹漆器,放入带盖的陶瓷内,使其逐渐阴干。每半月检查一次,同时去掉最外表的宣纸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漆器完全干燥,宣纸全部去完为止。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在漆器干燥过程中看不到其变化。

(3)将湿漆器埋放在绿豆内、麦草内或湿砂内、湿木屑内,待其缓慢干燥。

(4)用马口铁制成若干层的套盒(即大盒套小盒),把漆器存放在最里层的盒内,使其逐渐阴干。套盒也可用塑料袋或塑料盒代替。

(5)将坚固的薄胎漆器外面用白芨水或肥皂水糊上 3~5层棉纸,用打样膏或熟石膏等类材料按器物形状做成内外模,把漆器固定在中间,逐渐脱水干燥。干燥过程要控制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6)将湿漆器放在玻璃缸中, 置于地下室内缓慢干燥。

国际上一般采用化学方法控制缓慢脱水。做法是将漆器存放在相对湿度递减的一系列封闭容器中,各容器中分别盛放硝酸钾、氯化钾、氯化钠、亚硝酸钾、硝酸镁饱和水溶液,在21℃的温度下它们的相对湿度为94%、86%、76%、66%、53%。

醇-醚连浸法

先将要脱水的漆器,浸泡在水和乙醇或甲醇溶液中,开始浓度较低,然后逐步递增其浓度,直到无水乙醇。当用比重计测得器内水分完全被无水乙醇或甲醇取代时,再用 或石油醚置换醇。用比重计测得漆器内的醇全部被 或石油醚取代后,取出器物。之后让醚在室温或真空状态下从漆器内挥发出去,使漆器定形。此法适用于处理质地稍好的器物。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分漆器,即是采用这一方法脱水成功的。处理质地甚差的漆器需采用醇-醚-树脂连浸脱水法(见竹器木器保护与修复)。

聚乙二醇渗透加固法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有许多种,分子量愈大,熔点和粘度愈高,燃点与吸湿率愈低。渗透方法是将漆器的部分漆皮揭开,放入聚乙二醇 (一般分子量为4000和 6000)水溶液中,溶液量较好超过器物体积的 6~10 倍,水浴温度控制在 45~50℃之间,使聚乙二醇逐渐渗入器物内部。待测得漆器中的水分已被聚乙二醇替代时,取出器物用湿热毛巾擦去器物表面多余的树脂,放在干燥通风处,冷却晾干,直到恒重为止。对于大件器物可以用逐步递增浓度喷涂的方法,一般多使用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聚乙二醇。经用此法处理后的漆器可以保持原状。只是漆器木胎颜色较深,重量较大,遇到潮气极易析出,使器物表面出现“白霜”。但聚乙二醇具有可逆性。

氨醛树脂渗透加固法

氨醛树脂包括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渗透方法可用树脂溶液或单体溶液浸泡漆器,使其取代木胎内的水分。固化后器物便可得到加固定形,强度较高。缺点是渗透时间较长,没有可逆性。

冰冻真空干燥法

利用水分子能直接从固体状态变成气体的原理,将饱水漆器进行低温速冻后,在真空条件下升华干燥,以达到脱水定形的目的。此法处理小件文物效果较好,但易破裂。为防止破裂,可先用叔丁醇溶液将器物内的水分置换出来,再在温度-20℃的条件下快速冷冻,进行真空干燥。

出土饱水漆器的脱水方法还有:γ射线辐照聚合法、临界点脱水干燥法、电冰渗透法、明矾渗透加固法等。

土坑墓、砖室墓或遗址中的漆器大都埋在泥土中。需用竹刀或牛角刀小心地将周围的泥土剔去。对已剔去泥土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应立即用湿纸、湿布覆盖,外罩塑料薄膜。腐朽酥脆的漆器,特别是胎漆器或漆皮残片,可用棉纸条把器身糊满,外浇熔化了的蜂蜡,冷却后便易起取。

干漆器保护

温、湿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竹、木胎漆器变形和开裂。过分阴暗潮湿会使漆器生霉、色泽变暗。保存漆器环境的相对湿度较好控制在50~60%之间,每日变动上下不超过2~5%。环境温度也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5~25℃比较合适。为防止漆器干裂,可在漆器表面打一层微晶石蜡保护层。

漆器修复

漆器必须在干燥情况下进行修复。细小裂纹可用虫胶、乙醇溶液灌注充填。粘接残破漆器和填补较大裂缝,可用环氧树脂。漆器上残缺的花纹图案,需用我国漆修补。每涂刷一遍,需入窨一次。干固后用砂纸打磨,上退光漆并打蜡抛光。

对残破严重的木胎漆器,如漆皮尚存,可采用更换木胎的办法,即先将卷曲残碎的漆皮,从朽烂的旧胎上剥离下来,按器物形状和大小仿做一个新胎骨,然后再用801或401橡胶粘合剂或蜂蜡、树脂胶等将漆皮粘贴复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风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漆器保护与修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风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41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