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波茨坦协定

[拼音]:Bocitan Xieding

[外文]:Potsdam Agreement, 1945

《苏美英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的统称。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8月2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签署。

随着1945年5月8日 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反 战争在欧洲胜利结束,根据美国的倡议,苏、美、英三国首脑 И.В.斯大林、H.S.杜鲁门和W.L.S.丘吉尔(后期是新首相C.R.艾德礼),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联合国问题及其他有关问题,于8月2日签署了波茨坦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为①设立由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

(2)关于盟国在占领德国期间处置德国的基本原则。政治方面要非军国主义化、 化,肃清纳粹主义,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废除一切军事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审讯纳粹战犯,防止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复活。经济方面,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铲除或控制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发展和平经济。

(3)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划归苏联。

(4)以尼斯河和奥得河为波兰西部边界。

(5)准备与意、保、芬、匈、罗五国缔结和约并支持其参加联合国。此外,还就奥地利、托管领土、德国赔偿、德 舰和商船的处置、遣送德国人及苏、美、英三 事协商等问题作了规定。

波茨坦协定使三大国战时联盟得以维持,解决了盟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巩固了欧洲反 战争的胜利成果,也有利于加快结束对日战争,并为东欧各人民 国家的诞生扫除了障碍。在波茨坦会议上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分歧与矛盾已有明显表现。波茨坦协定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有重大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乐瑾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波茨坦协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乐瑾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30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