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莱瑙,N.

[拼音]:Lainao

[外文]:Nikolaus Lenau (1802~1850)

奥地利诗人。原名尼科劳斯·弗朗兹·尼姆普施·封·埃德勒·斯特雷莱瑙。生于原匈牙利境内的恰陶德(现属罗马尼亚)。1819年起在维也纳、普雷斯堡和海得尔堡学习法律、哲学和医学。20岁时在维也纳一些作家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829年母亲去世,得到一笔遗产,得以专事写作。1831年前往斯图加特,与施瓦本派浪漫主义诗人交往。1832年第一部诗集发表。同年前往美国,以后在维也纳、萨尔茨卡默古特和施瓦本居住。他在爱情和事业上均受到挫折,精神抑郁以致失常。1847年被送进上德布灵的疯人院,3年后去世。

莱瑙具有革命 主义思想,是1848年三月革命前奥地利重要的诗人。他的作品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许多忧郁的、哀歌式的诗歌,如《三个吉卜赛人》、《芦苇之歌》、《森林之歌》、《秋日悲诉》等,充满了一种“人世间痛苦”的情绪。1830年写的《波兰之歌》,赞美波兰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他一些作品也描写了各国的革命人物和革命运动, 例如 《约翰尼斯·齐斯卡》写捷克民族英雄约翰尼斯·齐斯卡,《萨沃纳罗拉》(1837)写15世纪末被当作异端分子处死的意大利宗教改革家萨沃纳罗拉,《三个印第安人》写 3个受压迫的印第安人到尼亚加拉瀑布去沉舟自裁。1836年完成的《浮士德》反映他对宗教的怀疑。1842年写作的《阿尔比派 》是一部叙事诗集,通过13世纪法国南部的一个宗教改革派阿尔比派 表现他的信念:自由的阳光不会长久地被“紫袍或黑色法衣”所遮盖。1844年他用抑扬格写了叙事诗《唐璜》,1,094行,在他死后于1851年发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向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莱瑙,N.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向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290.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