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农村阶级和阶层

[拼音]:nongcun jieji he jieceng

[外文]:classes and strata in the rural area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阶级是指一定农村社会结构中具有不同经济利益、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社会集团;农村阶层是指农村同一阶级内或本阶级外,由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层次。

划分农村阶级的基本前提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由于生产方式不同,划分农村阶级的具体标准各不相同,农村阶级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是,农村社区的阶级都可以归结为基本阶级和非基本阶级两类。例如,封建社会的农村,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外,还有手工业者和商人等;资本社会的农村,除了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外,还有大土地所有者及其他自耕农。社会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农村阶级也在不断变化。

1949年之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地主和农民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地主、富农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0%,贫雇农占70%,中农约占20%。我国建立后,经过 和农业合作化,农村的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地主、富农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农民由小生产者变成了合作农民,他们是主义的新型农民阶级。此外,在农村的文教、卫生、行政管理等单位,小城镇的集体或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一般属于工人阶级范畴。处在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农村,还存在着一部分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他们是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在同一阶级内部,由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如地主阶级由于拥有土地数量不同而分为大、中、小地主;农民阶级由于经济地位不同,划分为贫农、中农和雇农。我国农村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农户劳力和智力的差别等因素,农村居民之间经济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别。1984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按照年人均纯收入将农户划分为4个层次:

(1)贫困户(200元以下);

(2)温饱户(200~500元);

(3)宽裕户(500~1000);

(4)小康户(1000元以上)。此外,还可以根据社会分工、职业状况、教育水平等标准,对农村社区居民作进一步的阶层分析。

80年代末,我国有的学者综合各项指标,将我国农民划分为8个阶层:

(1)农业劳动者阶层。他们承包集体的耕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动,主要以农业收入为生活来源。

(2)农民工。他们常年在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还在农村,身份仍是农民,在农村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与住房。

(3)雇工阶层。与农民工有类似之处,但受雇于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而不是集体或国营企业。

(4)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主要是在农村从事教育、科技、医药、文化、艺术等智力型职业的知识分子。

(5)个体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阶层。他们拥有某项专门技术或特殊的经营能力,自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资料与资金,从事某项专业劳动或经营小型的工商服务行业。

(6)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指企业和生产资料私有,有自主经营权,以赢利为目的,且雇工在8人以上的企业主。

(7)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主要指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以及主要科室领导与供销人员。

(8)农村管理者阶层。主要指乡、村两级的农村基层干部。

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进一步展开,特别是在同一阶级中的不同阶层,他们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生活方式都有明显的差异。在管理社会生活,进行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时,必须对农村的阶级与阶层作出科学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农村阶级和阶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04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