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谐谑曲

[拼音]:xiexuequ

[外文]:scherzo

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一种轻松活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如C.蒙泰韦尔迪的《音乐的谐趣》、J.S.巴赫第3首《帕蒂塔》中的谐谑曲等。18世纪后半叶起,奏鸣曲套曲(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等)中的第 3乐章常用比小步舞曲更为轻快活泼的 3拍子的谐谑曲来代替。在J.海顿的中期作品,如1781年所作6首弦乐四重奏中,谐谑曲和小步舞曲还没有明显的区别;他的后期作品,谐谑曲才有明显区别于小步舞曲的轻快活泼的性格。L.van贝多芬发展了这一体裁,使它能够表现多方面的形象和意境:或欢腾雀跃(如在《第六交响曲》中),或幽默风趣(如在《第七交响曲》中),或悲凉苍劲(如在《第五交响曲》中)。A.布鲁克纳、П.И.柴科夫斯基、G. 、J.西贝柳斯等的交响曲也都包含谐谑曲乐章,但已不限于 3拍子。F.F.肖邦和J.勃拉姆斯把谐谑曲用作独立的钢琴体裁,其中戏剧性的两端部分和抒情性的三声中段相映成趣。有时谐谑曲也被用作标题交响音乐(如P.迪卡斯的《魔法师的徒弟》)的体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增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谐谑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增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03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