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ngshi caihua
[外文]:painting and decoration of Qing style
我国清代重要建筑木构件上的彩画。它比宋式彩画更为程式化,装饰性更强,主要用在檐下。
梁枋彩画清式梁枋彩画的整体构图,都把梁枋全长等分为3段:当中一段叫枋心;左右两段,靠近柱头一端叫做箍头,靠近枋心一端叫做藻头。区分各部分的线道总称为锦枋线,因使用位置不同,又有箍头线、皮条线、岔口线和楞线等称谓。梁枋彩画的主要类型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3种。
和玺彩画用于皇宫、宗庙、大型寺观等建筑群主要殿堂,是级别较高的一种。和玺彩画最主要的形式特征,是在它的藻头两端有圭头和锯齿图案。和玺彩画的题材绝大多数是各种龙、凤的描绘。如龙就有跑龙、升龙、降龙、团龙和坐龙等。和玺彩画的色彩虽以青、绿、朱为底色,但线条、图案几乎全部贴金,极为华贵辉煌。它的色彩搭配总的规律是蓝、绿相间,如在同一条额枋,藻头用蓝色,枋心必用绿色,反之互换;上下大小额枋,上蓝则下绿,反之亦互换;相邻两间额枋色彩互换。但垫板只用红色,平板枋为蓝色或绿色,蓝色时画跑龙,绿色时画工王云(形状比较规则的云纹)。
旋子彩画运用范围较广,由宫廷至公卿宅邸都有使用,级别低于和玺彩画。其主要形式特征是于藻头部分画有旋子。这类彩画,因梁枋长度的不同,旋子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如一整二破、一整二破加一路、一整二破加两路、一整二破加勾丝咬和一整二破加喜相逢等。所谓一整二破,即近箍头一端用一个整旋子,近枋心一端上下各用半个旋子。
旋子彩画视色彩和贴金多少,又有2种色调和6个级别。其色调以绿为主的叫做石碾玉,以黄颜色为主的叫做雄黄玉。其6个级别是:
(1)金琢墨石碾玉。花瓣用青绿退晕(宋式彩画称叠晕),花心、菱地点金,线条和花瓣轮廓用金线勾勒,是旋子彩画中等级较高的一种,与之相对应的雄黄玉叫做金线雄黄玉。
(2)烟琢墨石碾玉。与金琢墨石碾玉相比,只是花瓣轮廓改用墨线勾勒,与之相对应的雄黄玉叫做墨线雄黄玉。
(3)金线大点金。不用青绿退晕,其他同烟琢墨石碾玉一样。
(4)墨线大点金。花心、菱地点金,线条、花瓣轮廓用墨线勾勒。
(5)墨线小点金。除菱地不点金外,其他同墨线大点金。
(6)雅伍墨。不点金,一切线条、轮廓都用墨线,是旋子彩画的简易型。
旋子彩画的色调配置也是青、绿相间。常用的图案有跑龙、夔龙、锦纹、卷草、栀花和瑞兽。其搭配有一定规律,如大额枋枋心画跑龙,箍头盒子画卷草,小额枋枋心则画锦纹,箍头盒子画瑞兽等。
苏式彩画因源于苏州而得名,风格活泼清丽,一般用在园林建筑上。它的题材故事性、写实性较强,名目繁多,随机而绘。构图有定法而无定式,枋心可以是半圆形的或一字形的;用色虽然也要相间而施,但枋心作画不受这个限制。苏式彩画把檩子、垫板和额枋连在一起绘制半圆形枋心包袱,是它的较大形式特征。包袱的外缘轮廓,一般用青、绿、红各色由浅及深层层向外退晕,形成半圆形画框。包袱内依所画题材可称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或线法套景包袱等。苏式彩画的藻头,靠包袱的一端通常画集锦、花卉、瑞兽或青、绿单色刷饰;靠箍头的一端画卷草或夔龙卡子。青色地上用直线硬卡子,绿色地上用曲线软卡子,即所谓硬青软绿。箍头花纹多变,如阴阳回纹、寿字、联珠及西番莲、汉瓦、夔龙等,并沥粉贴金。
其他木件上的彩画梁枋以外其他木件上的彩画:斗拱用青、绿为底色,边楞用金线的叫做金琢墨,用墨线的叫做烟琢墨。青、绿两色相互搭配,如升、斗刷青色,则拱、昂刷绿色,反之互换,但柱头科的升、斗一律用蓝色。垫拱板用色与斗拱的冷色反衬,一律涂朱,内画龙、凤、西番莲、火焰三宝珠和梵字。其他如椽子、角梁等彩画也都有一定之法。它们的繁简、式样大都同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等有对应关系,如和玺、金线石碾玉彩画的斗拱,用青、绿退晕;雅伍墨彩画的斗拱全用青或绿,不退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姝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清式彩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姝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