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名家

[拼音]:mingjia

[外文]:Dialectians

我国先秦时期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 亦称辩者。 汉代学者将其与“儒家”、“道家”等并列为“六家”。

名家以擅长论辩著称,他们在论辩中比较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因出现了“名实相怨”的现象,名实问题成为许多思想家关心与探讨的问题。后来逐渐出现了一批以人的认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思想家,他们致力于论辩中逻辑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名家学派。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尹文、惠施、公孙龙以及后期墨家等。这一学派的代表作有:《邓析》、《尹文子》、《公孙龙子》、《惠子》等。除《公孙龙子》外,其他原著早已失佚。现存的《邓析子》、《尹文子》系后人伪托。在战国与 的某些著作中,还保留有邓析、尹文、惠施、公孙龙言论与行事的片断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他们的思想面貌。

名家作为一个学派,并非有着共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而仅仅在于他们都以“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与其他学派相区别。在名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又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

合同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施。这一派注意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认为事物的差别只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言,主张一切现实差异都只有相对的意义,提出人们在认识中应该否定差异的界限,直至承认一切对立都为无条件的同一,“毕异”的本是“毕同”的。他们用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主要命题有10个,《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这些命题。其中第一个命题说,万物都由一种叫做“小一”的东西构成,因而彼此在本质上并无差异;由万物组成的宇宙,又是一个唯一的“大一”,此外别无他物。第五个命题说,一般常识认为,事物之间有“大同”与“小同”的差别,但从本质上说,可以认为万物是“毕异”的,也可以认为万物是“毕同”的。第十个命题说,归根结柢,“毕异”的本是“毕同”的,因而应该不分物我,“泛爱万物”,天地虽然上下悬隔,其实犹如一人之身,也不必要分彼此。

离坚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公孙龙。这一派注意到事物和名称的差异、独立和稳定,强调不同名实的不同质的规定性和发展的中断性。他们认为,万物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甚至一物之中的各种属性也是互不相关的,因而否定了事物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派的著名论题为“白马非马”和“坚白石二”。他们认为“马”是“命形”的,“白”是“命色”的,“命色者非命形也”,所以说“白马非马”。他们又说,眼看不见石之坚,而只能看见石之白,因此“无坚”;手mō不着石之白,而只能触及石之坚,因而“无白”,由此断言“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

上述两派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并且各持一端。合同异派夸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动不居的特性,认为一切都是同一;离坚白派则夸大事物的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的特性,认为一切都是差异。合同异派合异为同;离坚白派离同为异。前者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后者则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

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在认识上所犯的各持一端的片面性错误,到战国末期经其他哲学家的努力而有所纠正。后期墨家提出了“坚白相盈”的命题,荀况,强调“制名以指实”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古代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发展。秦统一六国以后,各辩思潮随之消匿。到清代,西方形式逻辑传入我国,有人将其译为“名学”,但它同我国先秦时期的名学实有很大区别。

参考文章

文学名家与名菜保健养生

名家文摘:关于“身材”的描写素材

名家文摘:关于“眼睛”的描写素材

名家文摘:关于“鼻子”的描写素材

名家文摘:关于“眉毛”的描写素材

名家经典 描写女子之容貌的词句素材

名家文摘:关于“嘴”的描写素材

名家文摘:关于“衣着”的描写素材

名家文摘:关于“嘴唇”的描写素材

古代名片名家经典语录素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名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95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