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武士

[拼音]:wushi

[外文]:Bushi, or samurai

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又名武者、侍(见彩图)。曾先后建立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等武家 (见幕府政治)。武士道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动准则。明治维新后作为阶层不复存在,但其思想体系仍有很大影响。武士最初是一群以射艺为专业的骑兵,被选拔到国衙之中,从事国司之馆和政厅的宿直警卫。后来贵族也有自己的护卫家院的武士。随着日本封建庄园制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有势力名主为保护自己利益,开始蓄养武装与中央朝廷和地方国司相对抗。名主武装初以血缘同族为核心,按主从关系将家仆、下人编成战斗集团,而小名主与农民为请求大名主的保护,也自愿加入这个集团,主从关系因之逐步扩展,形成势力强大的武士团。庄园以外的国司领地内也有武士团,甚至有解任国司另组武士团者。10~12世纪,全国有许多政治影响颇大的武士团,突出者有清和源氏、桓武平氏。由于中央兵制解体,地方混乱,地方贵族和天皇朝廷都要借武士团之力保卫自己。在外戚集团与皇室的权力斗争中,武士乘机排斥摄关(见摄关政治)、院厅(见院政)势力,控制了 。

平清盛借助保元和平治之乱(1156、1159),以武功参与朝政,任太政大臣,在住所六波罗施政,开日本武士执政的先例。不久源赖朝灭平氏,任征夷大将军,创镰仓幕府,武家 诞生。经室町时代、织丰时代和江户时代,武家 存在近 700年。在江户时代,武士阶层形成严格的身分等级制度,武家权力达于顶点。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封建的身分等级制度,1872年否定武士身份,此后,武士阶层日渐消失。

以主从关系为纽带的武士团为加强战斗力,以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要求武士,使之养成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的性格,对武士的这些要求称作“弓马之道”或“生死之道”。自镰仓幕府起,这些要求以法规形式成为封建武士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江户幕府成立后,武士受儒学影响,对五伦、五常非常信仰。山鹿素行将这一时期的武士言行与信仰理论化、系统化,定名为“武士道”,武士阶级的思想体系全面形成。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效忠天皇的形式体现武士道精神,在军内外大力宣扬武士道,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伦理观念。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军国主义者又将武士道与 相结合,形成现代的 武士道精神。

参考文章

《鲸武士》读后感4篇400、600、700、800字读后感作文

全面解析日本武士道素材

《猫武士》读后感8篇500、600、700、800、1500字读后感作文

大帝传说之十二圣堂武士素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武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93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