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ren
周代社会的平民。后世无官爵者亦称庶人。周代是贵族为主体的社会,贵族阶级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诸贵族等级构成。妻妾众多,子孙繁衍的贵族,按照宗法制度规定,唯嫡长子(即大宗)得继承父爵,嫡妻的余子和众妾的儿子(即小宗)则获得较低的爵位,或因无爵而沦为庶人。此外,庶人还包括具有自由身分的劳动者及免除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
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与的政治、军事权利。如参加国人大会和国人盟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卒等。但他们往往也承担沉重的义务。如庶人当兵作战,则需负担军事装备,缴纳军赋。此外,青壮庶人还要担负一定劳役。在一定条件下,庶人有可能转化为贵族等级成员,如以军功晋升为士、大夫等;其他等级或阶级的人也能转变成庶人。
周代庶人属于平民阶层,仅仅是关于庶人身分多种看法之一。由于对周代社会及有关庶人的史料有不同认识,西周封建论者认为庶人是农奴;魏晋封建论者认为西周春秋的庶人为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成员;西周奴隶论者中,除庶人平民说外,还有庶人奴隶论。
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兴起。他们自恃清显,不仅歧视无官爵者,而且一些位卑职微的小吏或门第不显的品官,亦被其贬为“寒庶”、“寒素”,以及时有“士庶天隔”之说。但当时在法律方面,并无严格区别士人与庶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如什伍相坐之法,士庶均不能免。唐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所取代。
参考文章
带“庶人”的诗句大全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明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庶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明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