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卡窑文化

[拼音]:Kayao wenhua

我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在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卡窑应作卡约,为藏语地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沿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其年代晚于齐家文化,约当公元前900~前600年间。过去有人把它归入寺洼文化,其实两者的地理分布及文化内涵均有明显的差异。

卡窑文化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与褐陶为主,手制,颈部及口沿内侧施加一层赭色陶衣。纹饰有划纹、附加堆纹与彩绘等。彩绘主要是曲折纹、三角纹与变形回纹等几何形花纹。典型器有底部内凹成假圈足的双耳罐、双大耳罐、粗陶罐、四耳罐和瓮等。

该文化聚落遗址发现很少,目前了解较多的主要是墓地。近年来,经过发掘的有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墓地、贵南加土乎墓地、湟中潘家梁墓地、循化的阿哈特拉山与苏志等处。墓葬多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也有部分土洞墓。葬具为木棺,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俯身葬、二次葬等。二次葬也有人称为扰乱葬,较为奇特,往往下身保存完好,上身骨架却很零乱。在葬制上比较特殊的还有循化苏志墓地发现的两个坟丘墓。坟丘用夯土筑成,外形呈椭圆形,长约20~24米,宽约16~18米,高为1.5米。坟丘的两侧各有一弧形弯曲的围墓沟,两端似要合拢而以石子路或土路隔开。在两个坟丘内分别有16和10座单人竖穴墓。

墓内一般都有随葬品,除陶器外,还有石器、骨器与铜器等。石器有斧、刀、铲与杵等,所出的一种大理石质石锤,较为罕见,中间粗,两端细,正中穿一圆孔,制作精致。骨器有锥、 针、纺轮与骨耜等。 铜器有斧、锥、刀、镰、镞、环与铜饰品等。另外,还有绿松石珠、玛瑙珠、石贝、海贝、蚌壳与穿孔兽牙等装饰品。当时居民从事农业,也兼营畜牧业。粟是主要粮食。家畜有牛、羊、马、狗等,以牛、羊为主要畜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阳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卡窑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阳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65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