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藏文大藏经

[拼音]:Zangwen Dazangjing

藏传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自 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 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派遣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学习梵语。学成归来,始创 文字,随即用以翻译部分佛教经典。8世纪时,在赤松德赞的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兴建了桑耶寺,创办译场,分别从汉、梵文中译出佛教典籍4000多部,并编定目录,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基本形成。全藏分为甘珠尔、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又名佛部,也称正藏,收入律、经和密咒三个部分,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丹珠尔又名祖部,也称续藏,收入赞颂、经释和咒释三个部分;松绷即杂藏,收入藏、蒙佛 的有关著述。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其中属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十之七八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13世纪以前,藏文大藏经以抄写本形式流传。元皇庆二年(1313)至延祐七年(1320)间,在江河尕布的主持下,搜集各地经、律、密咒校勘雕印,是为藏文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称奈塘古版。其版式采取贝叶经筴形式,长方形散叶两面刊刻,每部(或几部)或数卷以夹板束为一筴。版片及印本均无流传。以后续有刊刻,其中在国内各地刻造的版本有:

(1)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在南京据奈塘古版复刻,只刻了甘珠尔。印本大部用朱砂或云硃刷印,亦称赤字版。

(2)万历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续刻了丹珠尔。以上二版早已毁损不存,印本也极少流传。

(3)塔尔寺版。刻于青海塔尔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4)昌都版。刻于昌都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5)理塘版。明末崇祯(1628~1644)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藏写本刻制,也仅有甘珠尔。版片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毁于兵火。

(6)北京版。又名嵩祝寺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据 霞卢寺写本在北京嵩祝寺刊刻,先刻了甘珠尔。至雍正二年(1724)续刻了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部为硃刷,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筴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大多出自藏族和蒙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20世纪 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巨册(内含目录一册)影印百余部,分为两种精装本发行。

(7)卓尼版。清康熙六十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版片现已不存。

(8)德格版。清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德格县(今属四川)刻造。甘珠尔为理塘版的复刻;丹珠尔则据霞卢寺写本并增补布敦目录所收典籍雕造,版藏德格寺。

(9)奈塘新版。七世 喇嘛据奈塘古版增入布敦目录典籍刻造,甘珠尔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成于乾隆七年。该经以刻工精湛,校勘优良,被誉为较佳版本。版片原藏奈塘寺,已毁损无存。

(10) 版。1933年,在十三世 喇嘛·土丹嘉措主持下雕造,当时仅刻出甘珠尔。

国外版本有普拉卡版与库伦版两种,前者刻于不丹的夏都普拉卡,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后者1920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刻造,为德格版的复雕本。(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藏文大藏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61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