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uoke diaosu
[外文]:Nok sculptures
约公元前700~公元400年非洲尼日利亚扎里亚地区的雕塑。1931年,在扎里亚地区诺克村发现一些赤陶头像。这些头像比真人头略小,它们与周围已经为人所知的艺术没有任何联系。1944年,英国考古学家B.法格在离诺克不远的杰马发现了一件精致优美的赤陶头像。此后,在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的广大地区开采锡矿时,从8米深的岩层出土一些属于同一传统的赤陶雕像残片、动物雕塑、石制工具、金属工具及其他容器。按照其最初发现地,把这种雕塑叫作诺克雕塑。
后来,这种雕塑在其他地区也有所发现,在一些露天矿坑里几乎都发现过赤陶雕塑品及其他物件。从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出其形态和风格日臻完善的发展。当时可能已经有了专门工匠从事雕塑创作。这种雕塑是这一地区最早使用铁器的黑人部族文化,后来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宗教和艺术可能受到它的影响。
由于开矿,遗物遭到了严重破坏,只保存下来很少一部分不易损坏的头像和小雕像残片。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以及铁器在西非出现的时代和某些地质变化过程的特点,确定诺克雕塑的年代为公元前700~公元400年间。它是一种石器和早期铁器时代之间的艺术,在公元前300~公元200年间发展到了顶峰。除埃及雕塑传统外,诺克赤陶雕塑是现知最早的非洲雕塑传统。诺克赤陶雕塑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制作者为了使作品具有充分的表现力而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诺克雕塑几乎没有像伊费雕塑那种合乎规范的因素和墨守成规的痕迹。一件著名的诺克头像具有蓬松的发型、突起的颧骨和紧张的面部表情。另一件杰马头像也同样富于表情,前额饱满,眼睛圆大,嘴角线条生动。在卡加拉附近发现的一件有胡须的头像也属于这种风格。
一些不大的赤陶头像在制作和技术上属于“长耳朵”风格。这种雕塑形象具有柔和平稳的转折面。虽说线条不奔放,但并未影响形象的表现力。相反,变形加深了怪诞的印象。突起的前额占据半个脸部,鼻子短小扁平,口小似鸟嘴,下颏轮廓模糊。比例从上往下缩小是非洲雕刻的特点之一,也是诺克雕塑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在塑造头像上,而且在塑造像阿布贾跪式小雕像上也可以看到。雕像从上往下缩小,头部为全身的3/4。这种把头夸张得过大的倾向,早在2000年前的非洲艺术中就出现了,这一事实可以证明非洲雕刻独具风格,没有受到外来影响。
诺克雕塑和非洲民族传统雕刻的相似,表现在对形象多种多样的处理上。形象有的写实,有的则趋于程式化或抽象化。人物头像呈球形、圆柱形或圆锥形,还有一种完全异常的螺旋形。
各个部分的处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经常只用小深坑表示耳朵,有时采用伸长的离奇形状,并且尺寸很大。只有一个固定下来的外形特征──眼睛的表现方法,使几乎所有的诺克头像一致起来。赤陶头像的眼睛具有深深钻出孔眼的瞳孔,比较直的上眼睑及下眼睑一起形成等腰三角形,眉毛好像是加在眼睛上的编成的线绳。西部非洲的约鲁巴人的传统雕刻与这种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果把属于诺克艺术的杰马赤陶雕塑和贝宁青铜雕刻作一比较,那么就能得出令人惊奇的结果。不仅这两种雕像的尺寸和比例相同,而且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和处理手法也雷同。甚至腰部装饰品和项链在这些雕像中几乎丝毫不差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证明了一些艺术程式化形式的稳定性,也证明了作为非洲现代艺术观念基础的主要因素形成于太古时期,并在许多世纪中代代相传。
一些外国学者认为,现居住在尼日利亚中部地区的部族的祖先是这种雕塑的创造者。住在尼日利亚中部丘陵地带的部族的艺术与诺克艺术有些相似,他们像拥有诺克艺术的部族那样,既是农人,又是猎人。现在,许多住在有过这种艺术的区域里的部族,仍然像诺克艺术时期一样崇拜部族祖先。当地部族认为,祖先像是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并通过它们把这种力量传给活人。诺克赤陶雕像执行了这种职能,部族祖先木雕像也执行了这种职能。或许它们是诺克雕像的后续。
另外,雕塑线条的表现力、成熟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证明了这种雕塑有悠久的传统,并表示它可能同撒哈拉岩画有联系,因此不能把诺克雕塑看作是原始艺术。这种雕塑不仅具有与原始自然主义截然不同的风格、艺术技巧和高度的程式化水平,而且在它的塑面特征、塑壁厚度和焙烧质量上具有高超的技术。由此可以推想,在这种艺术之前必定有一个悠久的发展时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曜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诺克雕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曜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