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eng Chengshun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子塞,又作子若,号卧云子、花屿仙史。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自幼受家学影响,好读《离骚》、《九歌》,工诗文词曲。明崇祯二年(1629),与其兄称尧加入张溥、张采等组织的复社。他仕途坎坷,屡举不第。入清后,在顺治六年(1649)被举为贡生,任松阳训导。他的诗文多已散佚。作有杂剧和传奇各 5种。杂剧《桃花人面》(后改为《桃源三访》)、《花前一笑》、《英雄成败》(后改为《残唐再创》)、《死里逃生》和《眼儿媚》,均存。传奇《二乔记》、《赤伏符》已佚;《娇红记》、《二胥记》、《贞文记》今存。此外,还编纂《古今名剧合选》,其中收录56种元明杂剧(包括他本人的作品 4种),按照婉丽和豪放的不同风格,分为《柳枝集》、《酹江集》,并详加评点。在现存的孟称舜剧作中,成就较高的是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和传奇《娇红记》。
《桃花人面》取材于唐代孟棨《本事诗》中崔护谒浆的故事,描写崔护和叶蓁儿的忠贞爱情。《英雄成败》是一部感愤时事而作的历史剧。作者借黄巢落第痛骂试官和郑畋勤王勘问乱臣的情节,抨击“宦官擅政,贤才被阨”的黑暗现实。作者把黄巢造反的根源归于朝 败,并称他为英雄,都是难能可贵的。剧本以郑畋平“乱”、重振朝纲作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娇红记》写王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并根据元代宋梅洞小说《娇红传》改编。王娇娘与申纯相爱,婚事屡受间阻,终因抵挡不住帅节镇的逼婚而死。剧本通过王娇娘的严肃思考和清醒抉择,明确地提出了追求“同心子”(亦即旨趣相投的心上人)的恋爱观;并以殉情的悲剧对封建特权进行了批判。作者运用白描手法,传情写态,熔意铸词,把两个悲剧主人公写得奕奕神动,真切感人。但剧本头绪纷繁,过分追求奇巧,并有某些庸俗的描写。
孟称舜的创作思想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生还死情未灭,死还生恨早枯”(《桃花人面》),“年华有尽情无尽”(《娇红记》),“生生死死一片情难掉”(《贞文记》)等曲词,都明显地留有汤显祖遗意。
孟称舜在戏曲理论上也有较突出的建树。他的《古今名剧合选序》集中反映了他的戏曲主张。其艺术见解,也散见于他的大量评点中。他强调戏曲创作要“因事以造形,随物而赋象”,他重视舞台性,提出学戏者须“置身场上”,撰曲者须“化其身为曲中之人”的要求。他还一反旧说,力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认为雄爽与婉丽,“各有攸当”,不可强分优劣。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可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孟称舜(约1600~1655以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可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