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九姓回鹘可汗碑

[拼音]:jiuxing huihu kehan bei

为我国古代漠北回鹘 第九世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毗伽可汗(译意为“天赐福神武智慧可汗”,唐朝封号为“保义可汗”)在位时(808~821)所立的 。此碑立于唐元和九年(814),到清光绪十六年(1890),始由芬兰民族学家、考古学家A.O.海凯勒在蒙古旅行中于漠北唐代回鹘首府喀喇巴喇哈逊(黑虎城)附近柴达木河畔附近发现,首先刊印在1892年由他编纂的《一 ○年芬兰考古队所集鄂尔浑碑文》中。碑文分别用粟特文、突厥文和汉文3种文字铭刻。因年代久远,碑铭面损坏甚重,保留下来的字数较少,特别是碑阴粟特文的一面剩下仅半块稍多点,突厥文部分也仅保留三角形似的一小块;而碑阳汉文部分则保存的比较完整,所以它对研究回鹘民族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据碑铭汉文的铭刻,立碑者为回鹘内宰相颉于伽思,汉文的撰写人为伊难主和莫贺达干。汉文碑面发现时已碎为8段,碑铭现存22行,其主要内容:

(1)追叙回鹘汗室先世葛勒可汗(747~759)、牟羽可汗(759~780)参加平定唐朝安史之乱的功勋。

(2)颂扬牟羽可汗从我国内地传播摩尼教于回鹘地区,使回鹘人改变了旧的萨满教的信仰,新的摩尼教不但传播漠北,而且西达天山,在长安、洛阳以及长江流域普遍地建立了摩尼庙。

(3)回鹘保义可汗出兵西域,与当时吐蕃展开斗争,以保卫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维护祖国的统一。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庭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九姓回鹘可汗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庭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47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