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高跷

[拼音]:gaoqiao

[外文]:stilts dance

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又称高跷秧歌。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舞者双足踏木跷起舞。高跷历史悠久,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艺性表演,最早的记载见于《列子·说符》:“宋有蓝子者……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驰并驱,弄七剑……。”唐以前称长跷伎,宋叫踏跷,清以后称高跷。一个高跷舞队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扮演的角色有现实生活中人物,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水浒传》中的时迁、鲁智深,《白蛇传》中的许仙、白蛇等。在角色行当中还有“俊锣”(扮女,执小锣)、“丑锣”(扮女)、“俊鼓”(扮公子,背花鼓)、“丑鼓”(扮公子)以及“文扇”、“武扇”之分。人物角色的服饰化妆多模仿我国传统戏曲,如包头、画脸谱、带髯口等。舞队在表演时边舞边走出各种图案队形,称大场;分成两三个人表演的称小场。无论大场小场,大多是男女对舞,有时还持小道具,边唱边舞。高跷的技艺性很强,木跷矮的33~67厘米,高的233~267厘米,舞者表演时重心前倾,力量下沉,不停地以碎步扭动,有一股梗劲,根据表演上的不同特点,又分文、武两种高跷。文高跷重于踩扭和情节性表演,武高跷重技巧表演,如单腿跳、摔叉、走独木桥和跃高凳等。

参考文章

高跷的由来美术与音乐

高跷鹬的地理分布、相关条目鸟类

为什么踩高跷表演秧歌和舞蹈摔不着美术与音乐

高跷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鸟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年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高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年;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38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