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目连戏

[拼音]:mulianxi

戏曲剧种。专演“目连救母”戏文。其故事源于佛教经典,至唐、五代时,出现多种有关目连的变文,故事渐趋完整。北宋时始有连演 7天的《目连救母》杂剧。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到了明代,《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传奇剧本相继行世,多以目连母被打入地狱,受到各种磨难、报应,目连不避艰险,遍游地狱寻母,求佛救母为主要情节,同时宣扬了封建孝道、宗教迷信和因果报应。戏中穿插了不少杂耍表演,如度索、翻桌、蹬罈、跳索、跳圈、窜火等。以及许多可以独立的民间故事短折戏,如《下山》、《哑子背疯婆》、《王婆骂鸡》、《赵花打老子》等。到了清康熙年间,皇家曾搬演目连救母传奇。乾隆年间内廷又编演了《劝善金科》,全剧240出,10天演完。(见清代宫廷大戏)

明初,安徽南陵已有以搬演目连戏为主的戏班。之后,安徽的泾县、旌阳、宣城、太平,江苏的溧阳、宜兴,浙江的绍兴、新昌、开化,江西的婺源以及湖南、四川、山西等不少地方都有目连戏班或目连戏演出。其唱腔大多为高腔,以鼓击节,锣钹伴奏。后期有的也受徽戏和民歌小曲影响,改唱别调。已知的目连戏剧本,有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清张照的《劝善金科》,以及四川高腔《目连传》、绍剧《救母记》、莆仙戏《目连救母》等。也有不少短折,如《下山》、《定计化缘》、《戏目连》、《调无常》、《男吊》、《女吊》等,成为许多剧种的传统剧目。其中《双下山》(也叫《僧尼会》)、《哑背疯》(也叫《雪里梅》、《老背少》)、《王婆骂鸡》等,现今川剧、汉剧、婺剧、桂剧、绍剧、调腔、昆曲、湘剧等地方剧种尚保留演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华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目连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华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29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