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aiyi
古代表示世界本原的哲学范畴。
我国古代“太”又写作“大”或“泰”,“一”或作“乙”。“太”为最先较高,“一”是唯一无对和混一未分。《庄子·天下》称老子的学说“主之以太一”,“太一”即老子所谓“道”,又称为“无”。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都是“有”。他的“道”的学说具有否定上帝创世说的含义。在《吕氏春秋》中,“太一”指世界的物质本原。《大乐》中说:“音乐……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又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这个“至精”的“道”或“太一”,也就是“精气”,即精细的原始物质。在《礼记》中“太一”也指元气。《礼记·礼运》说:“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孔颖达认为“大一”即“太一”,“必本于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太一”范畴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统一性和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的认识。汉武帝时,“太一”被封建统治阶级塑造成“天神之尊贵者”。此后,“太一”一般不再作哲学范畴使用。
在西方古代哲学中,太一(to hen)意谓单一、独一、没有界限、没有区分、自身浑然为一。古罗马帝国时期新柏拉图学派哲学家普罗提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太一产生出来的。太一是绝对超验的神,是一切存在物的源泉和最终原则。它绝对超出一切思想和存在之上,不能用任何物质的或思想的属性来说明它。太一是绝对的一,它排除杂多和区别、运动和静止;太一也不是思想、意志或活动;太一是超时空的、无限的、永恒的、不变动的,没有过去或未来,永远是自我同一的。严格地说,不能用存在物的规定性说太一是 “这样”或 “不是这样”,这样述说就会限制了它。太一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名状的。
太一创造万物不是一种有意志有意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流溢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流出的是“奴斯”即纯粹的思想或心智,然后由“奴斯”流出灵魂,之后由较低等的生命流出物质世界。
太一没有任何认识活动,甚至不能认识它自己。但人的灵魂自然地对太一有一种爱,渴望回到太一。为此,灵魂必须超脱肉体,清修静观,苦思默想,沉浸于精神生活,达到出神忘我的境界,通过直观与太一融为一体。
太一说是在柏拉图理念论基础上糅合新毕达哥拉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阿学派哲学以及东方宗教而形成的一种神秘的唯心主义理论,后来为教父哲学所利用。
参考文章
苹果:润太一号柱状苹果果树园艺
苹果品种:润太一号果树园艺
柱状苹果较新品种――“润太一号”果树园艺
柱状苹果“润太一号”果树园艺
带“太一”的诗句大全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鲲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鲲;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