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拉萨大昭寺

[拼音]:Lasa Dazhao Si

吐蕃王朝早期的佛教寺庙建筑。位于 自治区 市中心。始建于 7世纪中叶,古称白哈神殿,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传播佛教而兴建的。后经多次修整扩建,而形成今日有2万5千余平方米建筑的寺庙。1961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昭寺坐东向西,主殿是一座有天井的三层楼房。内天井面积不大,其东有用24根高柱围成的坛场,是佛殿前的聚会殿。主殿外的东、南、北三面建有一圈两层的廊屋,廊屋下层为围绕主殿的转经道。主殿之西为前院,前院中部为一天井,天井的南、西两面为两层楼房,北面为三层楼房;天井周围有进深为两间和三间的外廊,四面墙壁满绘宗教内容的壁画,称为千佛廊院。前院西侧为寺正门。正门前隔马路有立于 9世纪的“唐蕃会盟碑”、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立的汉文“劝人种痘碑”及相传为文成公主植的唐柳。

大昭寺的主殿、天井、正门均在一条轴线上。主殿内的建筑均为佛堂。相传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佛像即供奉在一层东面中间的殿堂里。主殿顶上四面各有一座歇山式鎏金屋顶,四隅各有一座方形的平顶小神殿。

大昭寺采用藏族传统建筑的木石混合结构,墙体均用石块砌筑。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烧砖技术,主殿原来的墙体是用砖砌筑的,今天在窗口内部的墙体上,仍可见到一些红色的残砖。主殿的第 3层及金顶和前院、跨院等的建筑均为11世纪以后陆续扩建的。整座寺院均为传统的藏式平顶。平顶周围的女儿墙及以下的一段墙面,外面用柽柳砌筑,一般称为“白玛草檐墙”。大昭寺外观富丽堂皇;内部墙壁满绘佛教内容的壁画,柱头、梁架等均施以雕刻和彩绘。

据藏文史料记载,它是在松赞干布支持下,由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参与建成的,自古以来就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建筑中融进了藏族、汉族以及尼泊尔和印度等地民族的风格特点。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长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拉萨大昭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长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95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