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印度俗语文学

[拼音]:yindu suyu wenxue

俗语,梵文是Pr╣kJ╱ta,是对梵语雅语而言。雅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俗语则随时代和地域而异,是一组五花八门的语言或方言。文学上的俗语可以分为两种:一、在梵语作品主要是戏剧作品中的俗语成分;二、完全用俗语写成的文学作品。

在古代印度戏剧中,高级种姓、男主人公、国王、婆罗门、贵族等说梵语;而根据文艺理论著作的规定,尼姑、王后、大臣之女、 也可以说梵语。但在流传下来的剧本中,女子只说俗语。丑角虽然是男人,而且是婆罗门,但也只准说俗语。

用俗话写作文学作品,历史悠久。这些作品大体上有四类:抒情诗,戏剧,史诗和用诗或散文叙述的故事。

在印度文学史上,用俗语写抒情诗比用梵语写的为早。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还没有用梵语写的宫廷诗,用俗语写抒情诗反而受到大力鼓励。最早的一部俗语抒情诗是哈拉的《七百咏》,是使用被称为较优秀的俗语摩诃罗湿特里写成。其中最古老的诗篇可能产生于公元 2世纪。耆那教僧侣金月(1088~1172)的《语法》中还保留了一些俗语的诗歌。

古代印度有少数剧本完全用俗语写成。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个剧本,即王顶的《樟脑球》,写成于9至10世纪。

俗语史诗中最为著名的是《罗波那伏诛记》或《架桥记》,传说出于迦梨陀娑之手,但不可靠。

《伟大的故事》,作者德富原用俗语写成,11世纪后失传,现存三个梵文改写本:(1)月天的《故事海》;(2)安主的《大故事花簇》;(3)觉主的《大故事诗摄》。

广义的俗语还应该包括阿婆布朗舍在内。从印度语言发展史来看,阿婆布朗舍是从古代俗语向近代印度语过渡的语言。耆那 特别喜欢用阿婆布朗舍写作宣扬耆那教的诗歌。金月在他的著名《语法》一书中保留了一些阿婆布朗舍的诗歌。

参考书目

M. Winternitz,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 Leipzig, 192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印度俗语文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90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