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oxue de kongzhi lilun
[外文]:кибернет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об учении
1962年,由苏联心理学家Л.Н.兰达提出,后来为心理学家Н.Ф.塔雷金娜等接受并发展。这一理论来源于心理活动的构造观点,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与控制论思想对该理论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教学控制论的核心,即主张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学校教学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的特点,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从而建立起全面控制的教学系统,实施控制式教学。兰达等认为,控制任何过程的理论,实质上就是利用客观规律来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学理论。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过程及特性。学生的心理过程是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控制的,问题在于揭示借以控制这种过程的规律。由此认为,控制论对于教学来说,在原则上也是适用的。从控制论观点来看,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下列这样一些问题,因而不是较佳的教学方式。这就是:
(1)控制作用的断续性与反馈联系的偶然性;
(2)教学结果评定的主观性;
(3)师生系统中控制与受控制双方的变动性。为此,必须运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改革传统教学过程,建立起对教学过程实施全面控制的体系。
为要建立起全面控制的教学体系,兰达等认为,首先必须使教学程序化,实施程序教学。这就要求正确地规划教学的结果,按掌握教学内容的心理活动的动作、操作来安排教学的进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反馈联系,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一切背离正常掌握过程的种种倾向。
塔雷金娜提出,实施控制式教学,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1)解决一般控制理论提出的教学理论问题;
(2)确定控制的目的(教学目的);
(3)确定学习心理活动的原初状态;
(4)确定基本的掌握程序;
(5)明确教学中的反馈联系的含义;
(6)正确处理学习过程的调节。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对控制教学的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这是实施控制式教学的一些原则问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格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教学的控制理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格;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