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tifei
维 族诗人。原名艾拜都拉,鲁提菲是他的笔名,意为“得到 恩惠的人”。多数学者推断他出生于喀什噶尔。青年时代曾求学于撒马尔罕,后移居于呼罗珊汗国首府亦鲁(今阿富汗赫拉特),在那儿从事著述、教学,度过了大半生。他撰写了20多部著作,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并以诗歌形式将波斯著名史学家阿里·雅兹迪的《凯旋记》译成维 文。其著作流传至今的仅有两部。一是包括300余首抒情诗的《鲁提菲集》;一是长篇叙事诗《古丽和诺鲁兹》。
鲁提菲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双语诗人”之一。他的波斯文诗作,据称可与萨迪、哈菲兹等名家的诗篇媲美。他的维 文诗作,在他生前即已结集成册,在使用突厥语的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并曾被之管弦,众口传唱,对后来维 、乌孜别克、阿塞拜疆等民族的文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鲁提菲继承了前代维 语言文学的优良传统,并从波斯、阿拉伯文化中,特别是从民间语言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滋养,其诗作无论从思想境界、表达手段、语言技巧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提高维 文学语言的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他即被誉为“维 语言的泰斗”。
鲁提菲的抒情诗,绝大部分是格则勒体,约存280余首。内容以爱情为主,芳草 ,深有寄托。他所塑造的一个个耀人眼目的形象,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对理想、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在抒发自己漫漫长路、上下求索的急切、愁苦心情时,又是那么火热,那么真诚。缠绵而不悱恻,痛苦而不绝望。召唤人们不去幻想虚无缥缈的来世,而去积极追求人生的 。这一点在苏菲派的遁世主义思潮弥温于精神世界的中世纪,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叙事长诗《古丽和诺鲁兹》,长达4200余行,是以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而成的。讲述的是纳沃夏德王子诺鲁兹和法尔哈尔公主古丽的悲欢离合故事。这部长诗,虽然以爱情为题材,却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它热情地歌颂了正直善良、英勇无畏、互助友爱、忠于爱情等美好品德;鞭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和苏菲派修道士的伪善狡诈。随着故事的展开,主人公历尽千险万难,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和平终于取代了战乱,敌国言归于好,恋人破镜重圆。世界上充满了幸福欢乐。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向往国家统一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这在战乱频仍、人民颠沛流离的呼罗珊汗国时代,是完全合乎人民群众的愿望的。
鲁提菲的诗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词藻和修辞手段极为丰富,表达手法新奇,语言接近当时的口语,生动优美,活泼流利,独具一格,对维 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勋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鲁提菲(1366~1465)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勋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