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黔剧

[拼音]:qianju

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文琴”(又叫“扬琴”)。这种多人坐唱的曲艺,清光绪年间就已盛行,流传于贵州省汉族地区的部分城镇。1953年,黔西县的一些业余“文琴”爱好者,试将它改为戏曲搬上舞台,1956年建立第一个专业的黔西文琴剧团。1960年定名为黔剧,并成立了贵州省黔剧团。20多年来,黔剧整理改编了《搬窑》、《珍珠塔》、《三难新郎》等剧目,创作了彝族历史故事剧《奢香夫人》、苗族历史故事剧《张秀眉》以及现代剧《山高水长》、《考幺女》、《把关》等。根据侗剧优秀传统剧目改编的《秦娘美》,已摄制成影片。

黔剧的唱腔,主要是继承发展了文琴的传统。基本曲调有清板、二板、三板、扬调、苦禀、二流、二簧以及民间小调〔欢扬调〕、〔半边月〕、〔红绣鞋〕、〔美驿图〕、〔苏咕咕〕等。伴奏有来自文琴和贵州梆子的〔八谱〕等60多支曲牌。伴奏乐器以扬琴和高胡为主,辅以瓮琴、月琴、胡琴、二胡、琵琶、三弦、箫、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怀鼓、大锣、小锣、马锣、包包锣、摔板、磬、碰铃等。黔剧的表演是在吸收、借鉴昆剧等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又学习当地各民族的民间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黔剧的演员都比较年轻,在《秦娘美》中扮演娘美的刘玉珍,在《奢香夫人》中扮演奢香的崔燕鹏,在《搬窑》中扮演王宝钏的王章兰等在唱腔上均有各自的特色。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雨萱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黔剧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雨萱;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43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