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拼音]:liufa qingong jianxue yundong

运动时期,我国青年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法勤工俭学。这一求学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

1912年,李石曾、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会章声称“改良社会,首重教育”,学会的宗旨是为了“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到“民气民智先进”的法国去学习,为“造成新社会、新国民”而努力。当时任教育总长的 极力赞助此事。俭学会在北京成立了留法预备学校( 等在四川亦办预备学校),送了80多人赴法俭学,1914年因受袁世凯 的压迫而停办。

以后李石曾等在巴黎华工中试验工余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参战”华工赴法,华工教育逐渐扩大。1915年李石曾协助李广安、张秀波、齐云卿等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宗旨是提倡“勤以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1916年3月,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 等人还亲自讲授课程。由于华工教育取得成绩,进而提倡国内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同年3月中法两国人士 、 、李石曾、欧乐、穆岱等为了“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促进我国经济文化之发展,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1917年在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事实上已成为该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北京留法预备学校也重新建立,并在长辛店、河北蠡县布里村、保定育德中学及成都先后成立各种各样的预备学校,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运动前后,我国广大青年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压迫下,目睹国势危亡,面临教育遭到摧残,身受失学失业的痛苦。为了寻找救国图强,改造社会的知识和真理,同时受工读思潮的影响,大批青年投入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湖南新民学会积极赞助,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蔡和森、 曾为此奔走联络。我国少年学会和天津觉悟社也都有成员参加。

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 18个省, 其中以四川(378人)、 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基本上都是16~30岁的青年。此外还有湖南教育界著名的 ,蔡和森、蔡畅和他们的母亲葛健豪一家,王若飞和贵州教育界知名的黄齐生甥舅, 等近20名女青年。他们到法国后,有的先工后学,有的先学后工,有的边工边读。据1920年8、9月调查,当时有四、五百人进入70多家工厂,还有的当散工、干杂活。约 670人进入巴黎及各地30多个学校,其中多是首先补习法文,然后进入工业实习学校及其他学校学习。候工的勤工俭学生只靠微薄的维持费度日,生活极为艰苦。进入工厂后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每天 8小时工作后还补习法文或学习工艺。他们受到法国工人、青年、友好人士的欢迎和关切,广泛地接触了资本社会生活的实际。有些青年则着重锻炼自己,考察资本社会,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研究主义思潮和 主义。例如蔡和森、赵世炎、 等就是这样。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经过一系列矛盾斗争而逐渐走向衰落。由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身面临的经济危机日益尖锐,工厂歇工、工人失业、工潮迭起,勤工俭学生处于勤工困难、俭学不易的境地。当时入工厂者不到十分之四、五。中法反动当局和投机政客们又不满勤工俭学生日益走向革命的倾向,华法教育会于1921年1月发出通知,宣告与勤工俭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学生多方呼援无路, 2月28日发生了“争生存权、争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6~8月,留法勤工俭学生又发动旅法华人反对北洋 来法代表团以出 家权利为条件向法国 借款3亿(后增至5亿)法郎的斗争。 9月,爆发了留法勤工俭学生联合一致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里昂中法大学,原为勤工俭学生筹建,但创办后,却置留法勤工俭学生于不顾。留法勤工俭学生被迫联合行动,9月21日,各地代表125人到里昂占据了中法大学。但却遭到中法反动当局的迫害,他们在被因禁了28天以后,除了个别人外,大多数被武装押送回国。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此进入低潮。但却促使了一大批青年新的觉醒,在劳动、学习、斗争中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一批 主义战士成长起来。1922年6月, 赵世炎、 、李 等同志在巴黎成立了旅欧我国少年 党(团组织性质)。同年秋冬之际,我国 党旅欧支部正式成立。1923年开始,大批人转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大批革命者先后奉调回国,成为我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赴法勤工俭学生中,也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政治活动,在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回国后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

从俭学会成立到勤工俭学发动初期,主要宗旨在“输入西方文明”,其内容主要还是法兰西的 自由思想和自然科学技术,仍是旧 主义范畴内的教育救国运动。运动后,在各种新思想和“劳工神圣”呼声影响下出现的工读思潮,推动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工读主义思想影响很大,它把劳力与劳心的分离看作是社会不良的根源,因此,主张实行工读结合,人人劳力,人人劳心,劳动互助的新生活,以谋社会的改造,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新社会。但那时勤工俭学运动中工读结合的主张包含了不同的内容。一是以勤工为手段,解决学费问题,以达俭学的目的。二是勤工与俭学都是目的,创“工读并进”的新生活、新社会。三是作为教育方法,主张“工学结合”,互相促进,学用一致,掌握生产知识和技术。四是提倡一种勤俭苦学的学风,进行劳动教育。这些主张都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的批判,对新社会新教育的探索。但想通过勤工俭学运动来改造社会是行不通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蔡和森、赵世炎、 、 等积极努力下,旅欧党团组织建立和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工作,开展了革命斗争,它的性质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批青年在斗争实践中走上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革命道路,逐渐接受 主义,克服工读主义、无 主义的影响,接受科学主义思想,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运动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我国新 革命和教育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党史教研组编:《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资料》,北京出版社,北京,1979。

张允候、殷叙彝、李峻晨编:《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420.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