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哲学笔记

[拼音]:Zhexue Biji

[外文]:Фило婜оф婜кие тет孠ади

列宁研读哲学著作和探讨 主义哲学时所作的笔记汇编。本书汇集了列宁1895~1916年所写的有关哲学的读书摘要、评注、札记和短文,主要包括1895年对 、恩格斯的《神圣家族》和1909年对L.费尔巴哈的《宗教本质讲演录》两书的摘要;1914~1916年的笔记,包括对G.W.F.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著作的摘要以及列宁的《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纲要》、《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等提纲和短文。1929~1930年,苏联 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列宁研究院把这些笔记编入《列宁文集》第9、12卷,正式出版;1933年起把两卷“文集”中的这些笔记合编为《哲学笔记》单独出版;后经补充和调整,编入《列宁全集》第 4版第38卷,并出版单行本。1963年再次作了增补和调整后,收入《列宁全集》第5版第29卷。20世纪30年代,这部著作的《黑格尔一书摘要》、《谈谈辩证法的问题》,被译为中文出版,1956年《哲学笔记》中译本出版,1959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全集》第38卷。

一书摘要》第一册笔记的封面">

这部著作以辩证法思想为中心,同时涉及认识论、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极为丰富。辩证法之所以成为列宁当时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因为第二国际的社会沙文主义者以诡辩论冒充辩证法,而且硬说 主义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要把 主义经济学说同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唯能论等结合起来。对于这些企图需要加以揭穿;为了研究当时面临的各种革命问题,尤其需要辩证法;同时列宁也考虑到 和恩格斯建立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的未竟之业。如上种种原因促使他在考察辩证法史,特别是批判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基础上,对 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列宁认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 主义的认识论”,“逻辑学是和认识论一致的”。他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观点。他认为,辩证法作为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世界观;作为人类认识史的总计、总结和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认识论;而作为关于人们借以进行正确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是逻辑学(也是方 )。唯物辩证法就是这样“ ”的科学,它的体系应当是这个“三者同一”的体系。

列宁还指出研究辩证法的途径,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要继承 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应当辩证地研究和概括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包括哲学史、各门科学史、儿童智力发展史、动物“智力”发展史、语言史以及心理学和感觉器官的生理学等等,这些就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通过这种研究而建立起来的辩证法体系,既是认识史的逻辑概括,又经得起认识史的检验,充分体现逻辑与认识史的一致。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他把统一(同一)和斗争看作矛盾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其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推动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此外,列宁对存在与无、有限与无限、质与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否定之否定等规律和范畴都有较多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列宁明确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并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作了论证。列宁说,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所在,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范畴的“钥匙”,是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的“钥匙”。因此,辩证法体系的安排和展开,应当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这一原则,并加以贯彻。

列宁对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进行了专门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 主义的认识论。他对实践概念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它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他进一步考察了存在与思维、实践与认识、感性与理性、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真理与谬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目的与手段等一系列认识的辩证法问题,展现了认识辩证法的丰富内容。列宁在认识的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的观点,为科学地分析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流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列宁提出的“辩证法要素”16条,是体现他的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型。列宁认为,辩证法的结构及其逻辑进程,必须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他把“观察的客观性”摆在首位,然后讲“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讲“自我运动”及其源泉“内在矛盾”;讲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内容,同一、斗争、转化;讲“转化”的例证,“质量”互变、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转化;讲对整个发展过程的描写──重复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即“否定之否定”。这就逐步深入地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性。接着揭示认识的辩证进程,首先提出认识过程的“基本单位”分析与综合的结合,再从广度与深度指出认识的多方面性与无限深化的过程。这些认识的环节和步骤,“都是从主体走向客体,受实践的检验,并通过这个检验达到真理”。

列宁在论述辩证法的同时,在历史观、自然科学哲学、哲学史等方面还提出不少创造性的意见。

《哲学笔记》对作为逻辑和认识论的 主义辩证法所做的论述是全面的深刻的,它所揭示的辩证法的主要原则、内容以及对体系的构想,把 主义辩证法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本书虽然在写作时期没有发表,但其中不少思想在当时反驳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及革命斗争的道路、路线、策略等问题中,已发挥了实际作用。这部著作发表后的几十年中,对实际斗争和哲学的发展更是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见彩图)

一书摘要》手稿一页">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哲学笔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37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