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赵寰(1925~  )

[拼音]:Zhao Huan

我国剧作家。原名赵子厚、赵子辅。祖籍河北,1925年11月7日生于辽宁安东(今丹东市)。1942年到北京读高中,1944年入辅仁大学。1945年转燕京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曾组织学生剧团──燕剧社,编演进步剧目,参加反蒋 运动。1948年秋赴冀东投身革命。1949年2月参加我国 。 1952年调任中南 部队艺术剧院创作员。1955年转入 战士话剧团任创作员。

1959年赵寰受到错误批判。1969年又被捕入狱,1975年获释。1979年3月赵寰冤案得到彻底 。

1952年赵寰与丁洪、董晓华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 》(获1956年我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长篇小说《 的故事》。《 》是50年代有重大影响的电影作品,它把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文艺创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造了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1959年与梁信合作,写出以陆军部队海上作战英雄事迹为题材的话剧《南海战歌》,由 战士话剧团在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获总政治部优秀剧本奖。

1961年赵寰写出反映1927年湘赣边区农民运动、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话剧《红缨歌》,同年由总政话剧团在北京演出。1964年写了话剧《南海长城》,反映东南沿海军民与美蒋特务的斗争。

1979年写了反映“秋收起义”的《秋收霹雳》(本人执笔,与庞家兴合作)和反映粉碎“ ”斗争的《神州风雷》(与金敬迈合作),此后,他继续创作了《十年一觉神州梦》(1980)、《蓝蓝翡翠岛》(1982)、《 流亡伦敦》(1983年4月由战士话剧团在北京作纪念 逝世100周年演出)。1985年改编雨果的长篇小说《笑面人》为同名话剧。1986年又与金敬迈、陆永昌合作编写话剧《久久草》。

赵寰的创作,从1980年后,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从过去专写重大题材转向表现日常社会生活,其《 流亡伦敦》在摆脱神化革命领袖方面有所突破,也引起了如何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争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赵寰(1925~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25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