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ongdai banhua
[外文]:prints of Song Dynasty
我国版画的出现最晚不迟于唐代,它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普遍应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唐代后期及五代时,版画已应用于佛经、日用书籍等印刷品之插图,画、刻、印均已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宋代在此基础上雕版印刷有了更大的发展,书籍刻印生产遍于全国各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及福建建阳、四川眉山等地都是雕版印刷的重要中心地区。国家及地方 主持下的刻书事业有庞大的规模,私人刻书及作为商业手工业的书坊刻书也相当活跃,不少书籍中附有精美的版画插图。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宋代版画展现出古代版画史上的首次繁荣景象。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文化兴盛,绘画艺术的发展和提高,都对版画艺术的发达产生促进作用。版画不仅在宫廷、文人及民间刻书中应用,也出现于民俗活动及工艺品中,并开始了单幅版画的印刷。据记载,北宋仁宗皇祐(1049~1054)年间曾将宫廷画家高克明等人画的《三朝训鉴图》镂版印刷,颁赐王室及大臣。《训鉴图》系画宋初“盛德之事”,共一百事,图中人物才及寸许,还有山川宫殿仪卫等复杂景物。神宗熙宁元年(1068)宫中曾将所藏吴道子所画钟馗像镂版刻印分赐大臣。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死后,有人把他的画像刻印 ,竟因此致富。四川地区有的扇面上刻印着宫室山水之类的图画。每逢腊月,汴梁及临安等城市市场上有刻印的“诸般大小”的门神、钟馗等神像节令画 。从以上情况可知宋代版画已普及到各个领域,现存的宋代版画遗物则足可显示其艺术技巧的成熟。
佛教版画在现有宋代版画遗存中占很大比例。宋代佛经刻印有着宏大的规模,卷帙浩繁的《开宝藏》、《毗卢藏》、《碛砂藏》等都刻于宋代。不少经卷引首有佛像版画,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藏佛教木版山水版画4幅,其中一幅附有 “御制秘藏诠卷第十三……大观二年(1107~1110)毕”等字样,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版画与《开宝藏》有关。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大随求陀罗尼轮曼荼罗》刻于宋初太平兴国五年(980),雕有佛像及经咒文字,结构严谨,线刻缜密,刀法雄健劲利,技巧明显超过前代。1954年日本清凉寺释迦瑞像中发现北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所雕《弥勒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灵山变相图》等单幅版画,其中《弥勒菩萨像》上刊署“待诏高文进画”、“越州僧知礼雕”,可知为北宋名画家高文进绘稿,并在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雕版。这批版画,刻线纤细流畅,不失原画神韵。宋代民间佛经版画有很高水平,南宋临安贾官人经书铺所刻《妙法莲华经》引首版画,有释迦、僧众、天王及王子百官朝圣形象,人物众多,场面宏丽。贾官人经书铺又刻有《佛国禅师文殊指赞》,每页都文图对照,表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形象活泼生动,有的宛如是一幅世俗的婴戏图,显示出坊刻版画的高超技艺。南宋绍圣四年(1231)在平江府陈湖碛砂(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延庆院开雕的《碛砂藏》,为武职官员赵安国发起由平民集资施刻的,延续到元至治二年(1309)始告完成,这一些经卷的扉页也都有繁密精美的佛像版画。
宋代有些经史文集的刻印本也附有插图。如《尚书》、《毛诗》、《礼记》、《乐书》、《论语》以及《老子》、《庄子》等书的坊刻本,多以“纂图互注”为标榜。北宋嘉祐八年(1063)建安余民勤有堂所刻《列女传》,图文并茂,每页采用上图下文版式,共有插图123幅,题“晋顾恺之画”。这些插图人物形象生动古朴,刻线刚健明快,是建安版画之先驱。
宋代刻印的科学技术性书籍也多有图解式版画插图,如《营造法式》、《经史政类备急本草》、《宣和 图》之类。南宋理宗时所刻《梅花喜神谱》是我国第1部专门表现梅花的画谱,共计百图,刻绘了梅花的各种不同形态,形象突出,刻风刚健明快,每幅中均有标题及五言诗,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宋时版画除木版雕印外还运用了铜版雕铸印刷,主要用于纸币及广告的印制。现存北宋钞版拓本及南宋时期的会子版上都雕有图案,我国历史博物馆藏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广告都是铜铸凸版所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宋代版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