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ode lixiang
[外文]:moral ideal
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和向往的某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
本质人类的道德理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在原始社会里,道德意识中并没有自觉表达的道德理想。从奴隶制时代开始,由于实际的道德和应有的道德状况经常处于矛盾状态,道德理想便作为一种自觉表达的愿望包含在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意识中。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道德理想都同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或现实矛盾密切相关,它往往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激励人们在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关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又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反对异已势力和现存不合理现象的手段。它以当时社会或阶级的基本道德要求为其内容。道德理想能不能成为人们热忱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目标,能不能激励人们改善个人道德品质和现实道德关系,最终要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现实社会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类型历史上的道德理想从其阶级属性上看,主要有两种对立的基本类型:一种是剥削阶级的道德理想,如我国古代儒家关于“圣人”和“天下大同”,道家关于“真人”和“无为而治”,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至善”或“幸福”的人和自由、平等、博爱等社会的道德理想。这一类型的道德理想,虽然也对当时的人们起着程度不同的感召和激励作用,其中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总的倾向是粉饰剥削者的人格特征,漠视和掩盖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和道德冲突。与此相对立的是反映劳动人民要求和愿望的道德理想,如我国古代墨家关于“兼爱”、“非攻”、“尚贤”,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均贫富、等贵贱”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以及19世纪初欧洲空想主义者提出的热爱劳动、积极进取、彼此友爱、关心社会公共利益等道德理想。这一类型的道德理想着重于鞭挞剥削者的伪善,憧憬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但却往往带有空想的性质。
主义道德理想以忠诚 主义事业、自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等作为根本内容。它批判继承历史上所有进步道德理想中的积极因素,正确概括 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刻反映当代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成为现实的客观可能性。 主义道德理想对于增强人们履行各种道德义务的责任感,提高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自觉性,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鼓舞作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格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道德理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格;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