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Geyao
现代歌谣理论专著。作者 。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为20年代末30年代初, 在清华大学讲授歌谣课时的讲义,先后有油印、铅印两种本子,题名为《歌谣发凡》和《我国歌谣》。
作者原计划编写10章,结果只完成 6章,即:
(1)歌谣释名;
(2)歌谣的起源与发展;
(3)歌谣的历史;
(4)歌谣的分类;
(5)歌谣的结构;
(6)歌谣的修辞。后 4章已粗具纲目,即歌谣的评价、歌谣研究的方面、歌谣搜集的历史,歌谣叙录,但没有完成。
本书主要论述下列几个问题:
(1)我国古代歌谣意义向来极不确定,一是合乐与徒歌不分,二是民间歌谣与个人诗歌不分。歌谣应是生于民间、经过民众多年口头传播,表述民众普通感情的有曲有韵的自然之作。
(2)歌谣源于个人创造。歌谣的传播和发展受各地的风俗、方音、合乐以及摹拟和别的相近的东西的影响。
(3)我国古代歌谣的著录者不曾认识歌谣本身的价值,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加之音乐、艺术需要等缘故,使歌谣被改变,不能保全其真面目。作者认为《诗经》、《乐府诗集》、《山歌》、《古谣谚》、《粤风》等是研究我国古代歌谣的重要资料,当代口传歌谣对我国歌谣史的探讨也有极高的价值。
(4)以民歌儿歌两分法为经,实质分类为纬的方法是歌谣分类的可行之法,但任何歌谣分类法很难做到完密。
(5)个人的创作、对答和唱的需要等决定歌谣的重叠表现。重叠的格式包括无意义的重叠、重章叠句、和声、回文、接麻、叠字。歌谣的结构还有倡和、趁韵、嵌字、套句等表现法。
(6)歌谣以声为用,起兴句在韵脚上,语势上引起下文,使听的人不觉突兀。即事起兴是解决“山歌好唱口难开”的歌咏路子。歌谣在意义、字音、字形三方面具有生动丰富的修辞变化。
本书涉及的“材料通乎古今,也吸取外国学者的理论”(浦江清《跋记》),对我国歌谣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论述。它在我国现代歌谣学的建立上具有开创意义。
此书概括地反映了我国现代首批歌谣研究者根据本国丰富的歌谣资料,参酌国外这方面的学术成果,进行探索的历史风貌和所建树的业绩。在这点上,它更具有一般歌谣学史的价值。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歌谣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