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kena
[外文]: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美国小说家。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他的曾祖父在当地很有影响。在他父亲时家道中落。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的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写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年的痛苦与幻灭感。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写患有20年代“时代病”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这两部小说没有引起注意。1929年,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出版。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日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他一共写了 19部长篇小说和 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 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 5幕第5 场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就象一个 讲的故事,充满了疯狂的声音,没有意义。”这部小说写杰弗逊镇的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其各个成员的遭遇与精神状态。故事发生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20年代。全书分 4个部分,由 4个人物分别叙述故事。第 1部分是“班吉的部分”,通过康普生的小儿子 班吉的眼睛来反映周围的世界。以朦胧的意识流的手法,使读者体会到他失去姐姐凯蒂的关怀之后所感到的悲哀。第 2部分是“昆丁的部分”。昆丁是班吉的哥哥,哈佛大学学生。小说中通过他的现实生活,他的回忆、思考、梦呓与潜意识活动,继续描绘凯蒂。昆丁对妹妹凯蒂的感情已经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凯蒂行为 、被丈夫遗弃等遭遇,使他受到沉重的打击,精神崩溃,竟至投河自裁。第 3部分是“杰生的部分”。杰生是凯蒂和昆丁的弟弟,是个实利主义者。由于凯蒂使他不能谋得银行里的职位,他恨凯蒂和她的女儿小昆丁。作者通过杰生的大段独白,把这个人物自私卑下的精神状态作了淋漓尽致的刻划。第4部分是“迪尔西的部分”,所叙的事情发生在1928年的复活节。康普生家发现17岁的小昆丁跟一个流浪艺人私奔。康普生一家的自私自利、生活中没有爱、遭受挫折和失败,与 临死时告诫门徒的“你们要彼此相爱”形成强烈的对照。作者在这一部分里通过黑女佣迪尔西的描写来补述小说中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前面三个叙述者或是 ,或是精神濒于崩溃的人,或是偏执狂;迪尔西可以说是书中唯一健康的力量。她的忠心、忍耐、毅力与仁爱与前面三个叙述者的精神状态恰成一个鲜明的对照,作者通过她体现了“人性的复活”的信念。
福克纳在《声音与疯狂》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南方地主家庭的没落,也刻画了南方传统价值标准的破产。凯蒂的堕落,意味着南方道德法规的失败。班吉根本没有思想的能力。昆丁丧失了行动的能力。杰生眼里只看到钱,他干脆抛弃了旧的价值标准。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 还写了长篇小说 《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我弥留之际》的脉络并不复杂。安斯·本德仑在妻子艾迪临终时答应把她的遗体运回杰弗逊安葬。艾迪死后,一家人扶柩回里,路上遇到种种磨难。遗体发臭,一个儿子想放火烧棺,被送进疯人院。另一个儿子为了不让棺木掉到水里,被大车压断一条腿。经过6天跋涉,受尽折磨,终于到达杰弗逊。这部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了大胆的试验。全书共分59节,每一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意识流”,出场的人物共有15个。每一节描写与这次跋涉有关的一部分场景。这些人物所用的语言都是南方农民的生动的口语,但每人的口气各不相同。小说通过人物的叙述、他的内心活动和别人的观察这三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比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更为深入细致。《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一部描写种族问题的小说。书中写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孤独者如何受到播弄、虐待终于悲惨地死去,表明了福克纳反对种族偏见与宗教偏见的态度。这部小说主人公是裘·克里斯默斯(字首J.C.与 · 的相同),从小被送进育婴堂。他 5岁时,偶然窥见一个女保健员的隐私,女人怕他揭发,便向院长说他是黑白混血儿。他被赶出育婴堂。以后白人社会不接受他,认为他是黑人;黑人也对他猜疑,怕他是白人派来的密探。他失去了“身份”,一系列悲惨的事由此发生,之后促使他杀死心爱的白种女人,并于星期五( 受难日)主动接受白人对他的私刑处死。与这条线索同时进行的是莱娜·格鲁夫的故事。她是亚拉巴马州农村的姑娘,与恋人相恋怀孕后遭到遗弃,徒步来到杰弗逊寻找恋人,却遇到拜伦·本奇。拜伦设法把她安顿下来,找人替她接生,还替她寻找恋人。作者认为在莱娜与拜伦这样没有受到“文明”的污染的“原始人”身上,才有真正的人性。作者这种“归真返朴”、 唾弃资本文明的思想在以后的作品中 (如《熊》,1942)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押沙龙,押沙龙!》是一部复杂、难懂的小说,描写庄园主塞德潘一家的盛衰史。托马斯·塞德潘于19世纪初来到杰弗逊镇,率领20个黑奴开垦荒地,兴建大宅。后生了一子一女。儿子亨利的朋友查尔斯其实是托马斯与一黑白混血女人所生的儿子,与亨利的妹妹裘迪丝相爱并订婚。托马斯怕血统混杂,竭力反对,并唆使亨利将查尔斯打死。接着亨利逃亡,不知去向。托马斯后与穷白人窝许·琼斯的外孙女朱莉同居,因故被窝许·琼斯杀死。亨利在外流浪,于衰朽之年悄然回家,重病在身。未几大宅起火,夷为平地,全家都被烧死。
福克纳通过托马斯一家的盛衰,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的“现世报”,也写出了庄园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在艺术手法上,《押沙龙,押沙龙!》颇有特色。作者安排洛莎小姐与康普生二人叙述托马斯·塞德潘的故事;又让昆丁带引读者分析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使叙述出现了多种层次。作者既塑造了故事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刻划了叙述者的面貌,三人的经历、性格不同,所用的语言和叙述方法也各有特色。而且作者不把故事说得一览无余,而是让读者来究真辨伪。这些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闪烁着奇幻的光采。
福克纳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这三部小说都写弗莱姆·斯诺普斯及其周围的人的故事,主题与情节有连贯性,因此合称为“斯诺普斯三部曲”。其中以《村子》最为重要。在风格上,它与《押沙龙,押沙龙!》恰好成为对照。《押沙龙,押沙龙!》结构谨严,故事阴森可怖,使用伊丽莎白时期庄严的英语。而《村子》则是由许多个插曲组成的结构松散的喜剧般的故事,用的是美国现代南方的口语。
弗莱姆·斯诺普斯是福克纳精心塑造的一个人物,他于1902年来到杰弗逊镇附近威尔·凡纳的杂货铺里做伙计,逐渐接管了店里的帐目。接着他放 ,开铁匠铺,又与威尔·凡纳已怀孕的女儿尤拉结婚,成了富户。后来他把捕来的一群野马假冒驯马卖给当地居民,又把一块地伪装成埋有窖藏以高价出手,然后便离此而去杰弗逊。
弗莱姆·斯诺普斯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福克纳对之投以较大的轻蔑。福克纳笔下的地主也做了不少坏事,但他认为他们都是感情的奴隶,这是受“ ”的驱策。弗莱姆·斯诺普斯则是绝对地冷酷无情。他从不触犯法律,象一架计算机那样冷静、精确地实现他的计划。福克纳不从正面描写他,也不刻划他的内心活动,而是用别的人物来衬托他。首先是他的妻子尤拉,她是“爱神”与“情感”的化身,与冷酷无情的弗莱姆恰好是两个极端。作为对照的还有郝斯顿,他为了一个心爱的女子吃尽了苦,结婚后她却被公牛踢死。另一个对衬式的人物是明克·斯诺普斯。郝斯顿的公牛侵入明克的地界,他一怒之下杀死了郝斯顿,并毁尸灭迹。福克纳认为他为“ ”所左右,至少证明他还有人性。第3个人物是拉波夫,他向尤拉求爱不成,险些犯罪,终于怅怅离去。第 4个人物霍克也是感情的奴隶,他为了保护尤拉,单身打退了纠缠尤拉的一群人,自己也被打断胳膊。尤拉为了谢恩而自愿委身,霍克因此而再次折断臂膊。第 5个人物是 艾克·斯诺普斯,他爱上一头母牛,把它从郝斯顿手中盗走。《村子》中足足有30页写这个 的呓语。以上五个故事有的很残酷,有的表现出严重的病态,但都是痴恋人的故事。弗莱姆看准他们的弱点,从他们身上榨走了财富。对比之下,弗莱姆更为可怕。
在结构上,《村子》分为四部分,一头一尾写弗莱姆,中间部分写这些“感情的奴隶”,有声有色。
《小镇》是三部曲的第二部。作者的意图是把弗莱姆与尤拉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放在更广阔的社会中,看他们对周围的人们会产生什么影响。弗莱姆进入杰弗逊镇后,利用尤拉的姿色,爬上银行副董事长的职位,然后把尤拉逼死。《大宅》的主线是明克·斯诺普斯的复仇。明克杀死郝斯顿,被判徒刑20年,他对堂兄弟弗莱姆没有出面解救怀恨在心。而弗莱姆为了阻挠他出狱,设下圈套,引诱他假扮女人逃走,结果加重罪名,延长刑期20年。数十年的监狱生活结束后,明克马上来到杰弗逊镇,杀死了弗莱姆。
故事另一根主线围绕弗莱姆的女儿林达展开。林达离开杰弗逊来到纽约,成为进步人士,1936年曾去西班牙支援共和 ,于丈夫死后回到美国。她是美 员,曾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在明克打死弗莱姆时,林达也在场,她对父亲毫无好感,等于是明克的同谋。
在《大宅》的前言中,福克纳写道,经过34年的写作生涯,他总算懂得“人心以及它的复杂性”。福克纳认为世人都是上帝创造的可怜的罪人,他们必然具有各种弱点。尽管他仍把弗莱姆看作最坏的恶棍,但他在《村子》里对弗莱姆的强烈憎恨,在《大宅》中已为别一种感情所代替。弗莱姆在即将被明克杀死时,已对一切都很冷淡,似乎他对生命已经厌倦。另外一方面,作者也并不把明克看成是报复私仇。在一定意义上,他反对的是命运,是在与逆境搏斗,是反对使他这一类人一贫如洗、受苦受难的别一个阶级,用书中的语言来说,是“他们”。“斯诺普斯三部曲”表明福克纳能够驾驭广阔的时代画面,作品气象万千。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书中的主人公为了争取和平而被杀害,但又象 那样“复活”,他的精神仍在指引人们前进。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如《老人》(1939)与《熊》(1942)。《老人》写一次密西西比河河水泛滥,监狱当局派一个囚徒划船去搭救树上的一个孕妇与屋顶上的一个男子。囚徒把孕妇接上了船,小船即被大水冲走。他与洪水和鳄鱼搏斗,之后又帮助孕妇登上一个小山去分娩。几个星期以后,他带了母子回来复命,监狱当局却因为他逾期归来而延长他的刑期。《熊》是福克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少年艾克·麦卡斯林通过打猎,从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混血儿山姆·法泽斯身上学习到许多优秀的品质,体会到原始森林是最纯洁的,就连他的对手大熊也是高贵的。自由、勇敢、智慧、繁衍都与大森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文明社会的象征的他的祖父传下的大庄园则是罪孽深重,帐本里充满了黑奴的血与泪。艾克为了保持良心的洁白,放弃遗产,决心象 的父亲约瑟那样,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木匠。
30年代初,福克纳的几部重要作品已经出版,但收入不丰,还得经常为好莱坞写电影脚本,以维持生计。1946年《袖珍本福克纳选集》出版之后,他的作品逐渐受到推崇。他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1951年又获得全国图书奖,1955、1963年两次获普利策奖。此后常被 派往国外从事文化交流工作。1962年7月6日因病于家乡牛津镇逝世。
福克纳在西方文坛上被看作“现代的经典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阔。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及其他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描写了两百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和各种人物地位的浮沉及其精神面貌的变化。他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反映的种植园世家子弟精神上的苦闷,也正是现代西方不少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例如如何对待从祖先因袭的罪恶的历史负担,如何保持自身良心的纯洁,从何处能获得精神上的出路等等。福克纳对传统、对物质主义的怀疑与否定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他们认为福克纳表现出了“时代的精神”。
福克纳的创作方法也有很多独创之处。他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他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描写人物, 增加作品的层次与真实感。 他运用“时序颠倒”的手法,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联系。此外,他还采取“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手段,使作品具有一种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神秘色彩,象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引人入胜。在语言风格上,他突破常规,试图通过晦涩、朦胧、冗长、生硬的文体来取得特殊的效果。福克纳在小说创作技巧上所作的探索是有价值的。
参考书目
Robert Penn Warren,ed.,Faulkner.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1966.
Michael Millgate,The Achievement of William Faulkner, 1966.
Joseph Blotner,Faulkner:A Biography,197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宇滢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福克纳,W.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宇滢;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