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osifu Xinzheng
[外文]:Roosevelt’s New Deal
简称新政。美国总统F.D.罗斯福(1882~1945)在1933年执政后,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萧条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新政一词来源于1932年罗斯福接受 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演说,当时他声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历史背景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深刻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工业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的水平,全国倒闭的企业在13万家以上,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慢性农业危机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价格下降2/3,大量农产品积压,农业货币收入减少3/5;进出口贸易量减少2/5左右,因价格剧跌,进出口总值下降70%;货币信用危机迅速发展,破产银行累计超过1万家,占全国银行的一半。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极为尖锐,整个银行信贷体系陷于瘫痪。罗斯福 于是大力推行新政,企图缓和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
新政的两个阶段包括前期(1933~1935)和后期(1935~1939)。前期以历时一百天(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的美国第73届国会特别会议为其先导,这届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其中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1935~1936年,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激化,上述两个主要法令因被美国较高 先后宣布为违反 而被废止,新政于是转入后期。罗斯福 相应地通过了一些替代性的法令和其他新法令,继续推行新政,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主要内容财政信贷和货币政策目的是防止金融信贷体系的崩溃,稳定美国银行货币制度。这方面的基本政策是:清理银行,存款保险,控制证券发行,给金融业发放贷款,货币贬值,黄金国有和收购白银等。 对银行的具体措施有:1933年3月5日命令全国银行“休假”4天,以遏止因挤兑而出现的银行倒闭风潮。3月9日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再次延长银行缓付存款期限,规定银行须领取营业执照,并由 行使对银行复业的批准权,借以淘汰中小银行。5月27日通过《联邦证券法》,加强对新发行证券的管理。 6月16日批准《格拉斯-史蒂格尔银行条例》,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以抑制银行利用客户存款进行证券投机活动;公布《银行存款保险法》(1934),建立联邦银行存款保险公司 (FBDIC),由 对5000美元以下存款(后增至1万美元以下存款)实行保险,力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1935年8月23日公布新的银行法,加强联邦储备银行对会员银行的管理,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各联邦储备银行的监督。此外,还通过前任总统H.胡佛(1874~1964)任内设立的复兴金融公司对私人银行发放大量贷款。 新的货币政策包括:1933年4月命令禁止囤积黄金和黄金券,禁止黄金出口,即实际上放弃了金本位制;6月5日通过废除黄金联合决议,进一步取消公私债务中使用黄金支付的条文,各项债券可用法币支付;《农业调整法》的混合修正案授权总统实行通货膨胀,1934年1月宣布美元贬值40.94%,即把每盎司黄金的法定价格提高到35美元。此外,还按高于市价的价格大批收购白银,以增加白银在全国货币储备中的比重。
调节工业及劳资关系的政策包括实行强制卡特尔化以求消灭生产过剩,承认工人阶级某些基本权利以求缓和劳资矛盾,举办公共工程以缩减失业大军人数。中心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公布的《国家产业复兴法》,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 (NRA)。此法规定在各行业中制订公平竞争法典,以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工人条件等。接受法典的企业可以免除根据反托拉斯法而被 ,其产品则贴上“蓝鹰”标志。全国各行业共制订出这类法典及补充法典共 700多个。该法又规定:工人有权选择参加并组织工会,以及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雇主须遵守较高工时(一般每周40小时)、较低工资(一般每小时30~40美分)和按规定的条件雇佣工人。还规定成立公共工程署(PWA),在33亿美元范围内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吸收失业者以增加就业。1935年5月,较高 判决《国家产业复兴法》违宪,国家复兴署随之撤销。此后,罗斯福 又陆续通过一些替代性的法令,以恢复《国家产业复兴法》的部分内容,主要有:1935年8月通过《格菲-斯奈德烟煤稳价法》,实际上重新制订出煤业法规;同年7月批准《瓦格纳-康纳利劳工关系法》,保证工会通过自己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1938年6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力求确定每小时40美分较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较高工时,以及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
农业政策包括调节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的政策,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国家调节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是公布《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12日),建立农业调整署(AAA),通过 的奖励及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控制小麦、玉米、大米、棉花、烟草、牛奶和猪肉等 7种基本农产品(1934年扩大到裸麦、亚麻、肉类、奶牛、糖等一切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与有关农场分别签订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租地付给农场租金,这部分停耕地所减少的产量,则由 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补贴的资金来自农产品加工税,拒绝签订这类合同的农场,则不得享受 贷款和帮助。尽管数千万美国人挣扎于饥饿线上,但 却拨出巨款收购大量农畜产品加以销毁。1936年1月,较高 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为继续推行新政,罗斯福 于1938年2月16日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这一法案保留了旧法令的若干特点,加上了新的内容。它要求确定主要农产品的平价(以1909~1914年工农产品的比价为基准)和产量,农场主可在市价达到平价或高于平价时 农产品,在市价低于平价时,向 订有合同的农场主可以待价再 ,可以抵押剩余农产品而得到 贷款,也可以 农产品而领取差价补贴。这是企图建立“常平仓”,即在丰年收购和销毁农产品,在歉年抛售农产品以调节市场。在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第一个《农业调整法》,即让联邦土地银行发行20亿美元公债,用来帮助农场主改善其借贷处境,并以4.5%的低利率为农业抵押贷款提供再借款的资金。1933年6月,还公布《农场贷款法》,建立农场贷款署(FCA),将各种农业信贷机构合并到其中,大大扩展农业信贷业务。
城市政策及其他主要是关于住宅贷款、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以及兴办公共工程等政策。针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困境和不满,罗斯福 在公布《银行存款保险法》之前,还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1933),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HOLC),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以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和《国家住宅法》等,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租低廉的住宅。在失业救济和公共工程方面,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用30亿美元协助州和地方 救济失业者;先后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CCC)、土木工程管理局(CWA)和工程进度管理署(WPA),兴办公共工程以吸收几百万失业者;1933年5月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流域包括7个州的部分地区,修建梯级水坝和电站(见彩图),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私人公司因而得到廉价电力,南方几个州也得到灌溉。在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法令是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规定由联邦按雇主支出工资额收税,作为失业保险金;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1949年增为3%)作为老年保险金;要求帮助贫穷盲人、残废者和孤儿,救济金大部分由各州承担。此外,同年8月还通过了提高公司所得税和高收入所得税的《财产税法》。
新政的实质及其作用以“反经济危机”为特色的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通过国家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以拯救美国资本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的推行,对缓和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起过一定作用,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经济复兴和高涨,商品仍然大量过剩,失业大军依旧高达900多万人,而且,新的经济危机(1937~1938)迅即爆发。新政促使美国经济、政治中的各种矛盾变得更为复杂而深刻。罗斯福 为新政支出了350亿美元的巨款,从而引起了联邦财政赤字和国债的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新政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首先是八大财团(见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财团)的统治地位。1935年,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八大财团资产高达610亿美元,它们在全国较大的250家工矿业、铁路、商业银行和公用事业公司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3/5。
参考书目
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3册,第2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80。
W.E.Leuchtenburg, Franklin D.Roosevelt and the New Deal,1932-1940, Harper & Row, New York,1963.
E.W.Hawley, The New Deal and the Problem of Monopol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
196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