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茂腔

[拼音]:maoqiang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省青岛市及潍坊地区的东南部。在民间演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清同治年间,由临沂、日照流传到诸城、高密、胶县一带的“肘鼓子调”(又称“本肘鼓”),演唱时只敲手锣和鼓,不用弦乐伴奏,唱腔下句带“哦嗬唵”的尾音。光绪末年,受拉魂腔的影响,采用柳叶琴、胡琴伴奏,旦脚唱腔尾音也改为翻高 8度的唱法,群众称为“打冒”,谐音写成“茂肘鼓”,后来定名茂腔。1911年以后,巩玉忠、于瑞亭、李元林等先后进入青岛演唱,又受京剧、河北梆子影响,丰富了表演艺术,创造了反调,发展了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尖板、哭迷子、么二三、散板等板式;主奏乐器为胡琴、二胡、月琴,唱南罗及娃娃时用唢呐伴奏。之后,由刘顺仙等组成的顺和班,曾流动演出到烟台、龙口和东北的大连、抚顺、长春、沈阳、牡丹江等地。传统剧目有100种左右,经常演出的有“四大京”:《东京》(《赵美蓉观灯》)、《西京》(《皮秀英寻夫》)、《南京》(《杜京郎寻父》)、《北京》(《于秀英求情》);“八大记”:《罗衫记》、《玉杯记》、《绣鞋记》、《火龙记》、《金簪记》、《钥匙记》、《风筝记》、《丝兰记》等。1949年以后,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罗衫记》、《锦香亭》、《花灯记》等。现山东高密、五莲、诸城、胶南和胶县都有专业剧团。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飞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茂腔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飞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45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