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izhuang
[外文]:camouflage
为隐蔽己方和欺骗、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措施。包括隐蔽真目标,设置假目标,实施佯动,散布假情报和 等措施。目的是使敌方对己方军队的行动、配置、作战企图和各种目标的位置、状况等产生错觉,指挥失误;降低敌方侦察器材的侦察效果和火器的命中率,提高目标的生存力,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分类根据伪装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运用范围,可分为战略伪装、战役伪装和战术伪装。战略伪装和战役伪装,是指对军事战略全局和战役的企图、行动及其他重要目标采取的综合伪装措施,由较高统帅部和大 (方面军)或集团军司令部组织实施。战术伪装是指对战术兵团、部队、分队的人员、兵器、车辆、工程设施和 、行动及作战企图等采取的综合伪装措施,由战术兵团、部队司令部和分队指挥员组织实施。
按照伪装时是否使用器材,分为天然伪装和人工伪装。天然伪装是利用地形(如树丛、森林、居民地、起伏地)、不良天候(如雾、雨、雪)和夜暗,隐蔽军事目标和军队的行动。它能对付光学侦察,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对付热红外和雷达侦察。人工伪装按使用的器材种类不同,又分为植物伪装、迷彩伪装、烟幕伪装(见烟幕)、灯火伪装、音响伪装、水声伪装、设置人工遮障(见遮障)、设置假目标等。假目标是用各种模型和假地物及模拟活动目标暴露征候的器材构成的伪装设施(见彩图)。它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还可用模型将目标伪装成不为敌人所注意的地物。
按照伪装所对付的侦察器材,分为防光学侦察伪装、防热红外侦察伪装、防雷达侦察伪装、防无线电侦察伪装、防声测侦察伪装等。防光学侦察伪装除用于对付可见光、近紫外和近红外照相、电视和目视观察,还能对付光学瞄准和制导。其主要方法是:利用地形、不良天候和夜暗,采用植物伪装、迷彩伪装和人工遮障,穿着伪装衣,施放烟幕,设置假目标和遵守灯火伪装规定等。防热红外侦察伪装用于妨碍热红外侦察器材发现目标和热制 头命中目标。主要方法是:利用地形的隐蔽、隔热性能隐蔽目标,使用吸热材料设置隔热遮障,设置假热目标。防雷达侦察伪装用于妨碍雷达侦察、瞄准和制导。主要方法是:将目标配置在森林、地褶和居民地,使用微波吸收材料或散射型材料,设置防雷达隔绝遮障,用电波反射体(箔条、角反射器、楞伯透镜等)制造干扰,设置假目标。防无线电侦察伪装用于对付无线电通信侦察。主要方法有:控制无线电发信时机,缩短发信时间,使用保证通信的小发射功率,经常变换频率、呼号、联络时间,保持无线电静默,发送假电报信号等。防声测侦察伪装又分为音响伪装和水声伪装。音响伪装用于对付窃听和声测侦察。主要方法是:降低人员行动的声音和机械、车辆的噪声,用强大的音响淹没机械、车辆和人员作业时的噪声以及模拟射击、爆炸和机械、车辆的噪声等。水声伪装用以在水中对付声纳侦察。主要方法是:在潜艇表面装吸声防护层;潜艇以噪声小的速度行驶;关闭噪声大的辅机;利用水声传播特点,潜艇在跃变层下隐蔽或机动至水面舰艇尾部声纳盲区隐蔽;施放潜艇模拟器,将敌舰和敌机引开。
按照被伪装的目标,分为人员伪装、装备伪装、军事设施伪装、军队行动伪装等。
基本原理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在光学、热红外、微波波段等方面的反射或辐射能量差别,以隐蔽目标和降低目标的显著性;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以构成假目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研究侦察器材的探测和分辨力,目标和背景的反射、辐射特性及其差别,大气和其他介质对侦察器材的影响,伪装器材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伪装效果的模拟理论和检测方法等问题。
基本要求伪装计划的拟定和实施须适应敌我情况的变化,力求造成敌方的错觉和不意,以便出奇制胜;首先要充分利用天然伪装,不足时才实施人工伪装;要自然逼真,措施要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要及时而不间断地实施,须贯穿在军队行动和工程构筑与使用的全过程;措施要能对付各种侦察器材的综合侦察;严格遵守伪装纪律。
简史伪装自古就为兵家所重视。我国春秋末期孙武在其《孙子兵法》中就指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是关于在战争中如何运用伪装的最早论述。在古代战争中,曾有许多实施伪装的成功战例。如我国春秋时期的平阴之战,晋军在战车上置假人,与真人一道打旗帜开路,并在山谷、水边设了很多旌旗,齐军误以为晋军强大,连夜撤退;战国时期的齐国田单,在即墨之战中摆火牛阵破燕军时,曾在火牛身上披上绘有“五彩龙纹”的外衣,以增加夜间袭击的效果。公元前 212年,罗马军队围攻叙拉古之战中,叙拉古军队用稻草和轻型支撑作成假海滩,当罗马军误入假海滩时,叙拉古军攻击了他们。我国东汉中平二年(185),汉军与先零羌在望垣(今甘肃天水市西北)作战时,曾作了一道土堰伪装捕鱼,暗地里从土堰下撤军;明洪武四年(1371),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廖永忠率明军攻打瞿塘关时,为适应蜀山草木景色,曾命数百人穿青蓑衣迂回敌后,两路并进而获胜。到了近代,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对付当时正在发展的空中侦察,法、英、德等国开始对军队装备、筑城工事和后方工厂进行迷彩伪装,设置人工遮障和假目标。到大战结束时,伪装已成为保障军队作战必不可少的战斗保障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装进一步得到广泛运用,各国统帅部重视研究战略伪装。战役伪装已成为大规模战役的重要保障内容,对战役的胜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1944年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由于巧妙地实施了防雷达和防无线电侦察伪装,采取佯动措施和设置假目标,将德军大量兵力吸引在加来地区,从而保障了登陆作战的胜利。在 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和 人民军曾广泛采用天然伪装、植物伪装和设置假目标,有效地对付了美军的侦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隐蔽、佯动、设置假目标和施放烟幕等伪装措施,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广泛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来,防近红外和紫外侦察伪装,防雷达侦察伪装,防热红外侦察伪装的技术、方法和器材,都有很大的发展,各 队都十分重视伪装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展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伪装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继续研究对付多种侦察器材进行侦察的综合伪装原理、方法和器材;使伪装器材通用化、系列化和伪装作业机械化;研究军队装备采用内装式伪装;应用模拟理论和电子计算机估价伪装效果。
参考文章
肝癌善“伪装” 需及时识破保健养生
伪装美洲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鸟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伪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