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摩伊人

[拼音]:moyiren

[外文]:Moi

亚洲中南半岛越南长山地区和西原地区30多个少数民族的通称。亦译“冒夷”,旧作“昧人”,即“蒙昧人”、“野蛮人”之意。“摩伊”或“冒夷”,均系音译, 以避免“昧”字的贬义。 今按其居住特点而称为“上人”,即“居住在河流上游或高原地区之人”;或按其居住地区而称为“长山人”、“西原人”。约82万人。除色当人、扎雷人、巴拿人、埃地人、日来人 5个民族的人口分别为8~15万以外,其余各族都在3~4万以下,有的仅几千人。但居住地域达10万多平方公里。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有埃地人、日来人、拉格来人等,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有色当人、扎雷人、巴拿人等。没有本族文字。摩伊人信奉多神,19世纪下半叶传入天主教。

关于摩伊人的民族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摩伊人各族的共同祖先是印度尼西亚人,而巴拿、色当等族本是印度尼西亚人的后裔,但因受孟高棉文化影响而改说孟高棉语;另一种认为摩伊人各族的共同祖先是孟高棉人,而埃地、日来等族本是孟高棉人的后裔,但因受印度尼西亚文化影响而改说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语言。两说并立,尚无定论。长期以来,摩伊人深受高棉人和占人的影响。至迟于19世纪中叶,京人才深入摩伊人地区。摩伊人多种山坡地,实行刀耕火种,种植旱稻、玉米和木薯等,产量甚低;兼营畜牧、 园艺、 狩猎和采集。埃地人、巴拿人和日来人普遍饲养水牛,平均每村多达200余头。 墨农人和布当人善于捕象和驯象。摩伊人中已出现私有制和剥削,分化为富户、自足户和穷户。山林仍归村寨共有,在同村人之间进行分配,必要时亦可互相交换。村寨为社会基层组织,由村民选举村头。从同一老寨分出来的若干新寨组成“丝灵”。若干“丝灵”组成“支”。一个民族包括若干“支”。“丝灵”有酋长,由最有威望的村头充任。埃地人、日来人等尚保存母系残余(见母系氏族制):夫从妻居,与妻方家庭共同生产和生活。一个大家庭居住一个“长房”,内分若干间,每间住一对夫妻。子女随母,取母姓。妻姊妹婚和夫兄弟婚相当普遍。巴拿、色当等族正向父系(见父系氏族制)过渡。男子和女人在婚姻和管理家务上享有平等权利。新婚夫妇可以单独居住,亦可随男方或女方父母居住。子女既不取父姓,也不取母姓,只有名字。扎雷人、斯丁人等已转变为父权制,妻从夫居,男子在家中居支配地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宾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摩伊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宾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519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